- 可桃可挑
-
语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玺书劳异曰:‘ 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典故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讲的是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冯异与邓禹去围剿赤眉农民起义军,交战后不幸损兵折将,冯异命令部队加强防御,收拢溃散的散兵,并派军装成赤眉军打入其内部,结果大获全胜。成语意思是在刚开始有所失去,但是最后还是有所收获。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玺书劳异 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 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 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这是汉光武帝刘秀奖励冯异时说的一句话,意思是你们打败赤眉,将士都很劳苦,开始虽然在回溪吃了败仗,但是最终在渑池一战取胜,有失有得,应论功行赏。2023-07-02 02:53:591
详解: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故事?
我们经常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来安慰那些遇到挫折的人:这件事虽然失败了,但也从中得到了经验教训。这个成语的由来已久,对于想了解这个典故的朋友们,不妨跟我来解读一下很久很久以前的 民间故事 …… 公元25年秋天,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接着,刘秀就把屠刀指向赤眉起义军。 公元26年春天,长安断粮,樊崇领导的几十万赤眉军不得不向西转攻城邑,但遭到占据天水郡的隗嚣的阻击,只得又回到长安来。这时,长安已被刘秀部将邓禹占据。经过激战,赤眉军打败了邓禹,9月又重新占领长安。 这年冬天,赤眉军的粮食供应仍然极端困难,不得已于12月引兵东进。刘秀一面派大将冯异率军西进,在华阴(现在陕西华阴东南)阻击赤眉军;一面在新安(现在河南渑池东)、宜阳(现在河南宜阳西)屯驻重兵,截断赤眉军东归的道路。 冯异率领西路军,在华阴、湖县一线,同赤眉军相持了60多天。多次被赤眉军打败的邓禹,这时率部到达湖县,同冯异的部队会合。邓禹妄想取胜,派部将邓弘抢先进攻赤眉军,又被赤眉军打得落花流水。邓禹、冯异亲率主力救援,在回溪(现在河南宜阳西北)又被赤眉军打得大败。邓禹只带着24骑逃回宜阳;冯异抛弃了战马,只带着几个人步行走回溪阪,逃回营寨。 公元27年正月,赤眉军在崤底(现在河南洛宁西北)被冯异打败,遭到重大损失。剩下的起义军折向东南,不料在宜阳又陷入刘秀重兵的包围。赤眉军经过艰苦的战斗,始终不能突围。樊崇等人在粮尽力竭的情况下,投降了刘秀。 战斗结束后,刘秀下了一道诏书,名叫《劳冯异诏》。其中有这样几句,“开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后在渑池一带获胜。这就是所谓在日出的东方吃了败仗,在日落的西边却得到了胜利。”(原文是:“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比喻在这里失败了,在那边却取得了胜利。2023-07-02 02:54:23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什么意思?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爱情寓意是有舍才有得。当你失去一段感情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为往往一段感情的结束,就象征着会有一段更好的感情来到你的身边。人生不是游戏,我们没有多少可供选择的机会。放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深层面上的进取。人们有时之所以举步维艰,就是背负太重,不愿放弃,不会放弃,不懂放弃。学会放弃,才能卸下生活中的种种包袱,做到轻装上阵,迎接人生的转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含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义是早晨丢失了,傍晚得到了(东隅:指日出处,借指早晨。桑榆:日将落时余光在桑榆之间,因用以指日落处,借指傍晚)。后比喻开始时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终得到了补偿。同时与这句话相近的还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大门的时候,会同时为你打开另外一扇窗"等等。2023-07-02 02:54:30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爱情意思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感情含义如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人生会遇到很多艰难曲折,只要坚持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就一定会有收获。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拼音:shī zhī dōngyú,shōu zhī sāngyú)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义是早晨丢失了,傍晚得到了(东隅:指日出处,借指早晨。桑榆:日将落时余光在桑榆之间,因用以指日落处,借指傍晚)。后比喻开始时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终得到了补偿。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也作定语、分句;多含褒义。近义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英语:A loss, no bad thing or a blessing in disguise),也作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鲁迅《呐喊·阿Q正传》:“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2023-07-02 02:54:451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下一句是什么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所失必有所得。指的是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了胜利。此语出自范晔所著《后汉书.冯异传》。冯异是东汉光武的开国大将。其为征西大将军剿灭赤眉,邓禹邓弘不听调遣,兵挫华阴。冯异弃马步行返“回豀阪”,使计大败赤眉于“黾池”。于是刘秀就写了一首词答谢冯异,其中就有一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其实是对冯异的嘉奖。其实古人还是很有智慧的,很多词句都适用于现在,当我们做某一件事情失败的时候,就可以想到失败的东西会以另外一种方式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所以我们没必要为短暂的得失暗自伤神,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其次这句话也有另外一层意思,说的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的问题,用这种方法看待问题,我们就能有所收获,这样以后也能在胜利中遇到失败,在失败中看到胜利。比如我们某一场考试失利了,但我们却通过这场考试总结了很多经验,这就是我们的收获,那么在下一次考试中我们一定能把握住机会,取得优异的成绩。世界万物都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沾沾自喜,因为一时的失败丧失斗志,应该学学古人那样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失之桑榆,收之东隅这句话也告诉我们那个时候都不要灰心丧气,我失败就会有成功,这都是相对的,只要我们坚持自己心中的信念,就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当你艰难困苦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别苦闷,别低头,胜利就在不远处。2023-07-02 02:54:59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句话出自哪里﹖
2023-07-02 02:55:255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解释及出处
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2、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唐·李贤注:《淮南子》曰“至于衡阳,是谓隅中。”又《前书》谷子云曰“太白出西方六十日,法当参天;今已过期,尚在桑榆闲。”桑榆谓晚也。2023-07-02 02:58:26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中的桑隅是什么意思?
隅是指日出处,即早晨。桑是指日落处,即夜晚。2023-07-02 02:58:332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同义词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同义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2023-07-02 02:58:542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有时候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转机。有时你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所以,何不苦中作乐,活的潇洒一点。有一句话,能让高兴的人不高兴了,让难过的人不难过了,这句话就是“一切都会过去的”。要说谁擅长苦中作乐,大家都知道的大文豪苏轼苏东坡一定在其中。在古人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有很多。 我们都知道苏东坡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可是他的人生故事远比我们想象的苦难却依然活的精彩洒脱。他写的词几乎都是脍炙人口,而他许多的不朽名篇都是他被贬后写的。 我们且不说苏东坡所处的政治环境是复杂动荡的,苏东坡的才华让他一直都是备受瞩目的,新旧两党的斗争,或许注定了他的仕途是不会平坦的。他是新党派的主要攻击目标,他多次被贬谪,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是,饱经忧患的他,无论在哪里他都能随时随地发现美食美酒和值得一游的风景。他被贬黄州时,在黄州这种黄芦苦竹绕宅生的地方,即使睡在简陋的草堂,他依然可以苦中作乐,他品尝武昌鱼,发明东坡肉,夜游承天寺,甚至把赤壁乾坤大挪移。他的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半数就是在这里完成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等等脍炙人口的词。这或许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苏东坡这种随遇而安,自得其乐的心态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他的作品里了。 我们也可以寻找一种苦中作乐的方式。2023-07-02 02:59:00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典故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讲的是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冯异与邓禹去围剿赤眉农民起义军,交战后不幸损兵折将,冯异命令部队加强防御,收拢溃散的散兵,并派军装成赤眉军打入其内部,结果大获全胜。成语意思是在刚开始有所失去,但是最后还是有所收获。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这是汉光武帝刘秀奖励冯异时说的一句话,意思是你们打败赤眉,将士都很劳苦,开始虽然在回溪吃了败仗,但是最终在渑池一战取胜,有失有得,应论功行赏。2023-07-02 02:59:10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说在某处先有所失,却在另一处终有所得。 实际上,历史也往往是这样。古代那些在官场上成功的人,很少有平步青云,一步登天的,都有过被贬的经历。被贬的这些官员,多半是些正直的官员。这样的官员被贬后,往往能够得到同僚和人民的普遍支持与同情,引起广泛的反响,并能给自己带来更好的名声和更大的影响力。假以时日,名声响亮的基本又都会被召回朝廷。 比如范仲淹被贬,可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为他赢得了生前身后名。 比如苏轼被贬,却在黄州赤壁奏响了千古绝唱,前后《赤壁赋》等诗文横空出世,受后人膜拜。等他被贬海南,又为当地人民带去了技术。 我在这里,不是鼓吹贬谪之妙。只是慨叹世事而已。这种因贬抑而成功的规律,深刻契合了道家的思想。道家思想主张无争,万事顺其自然,因此当他们被贬抑之时,都能毫不犹豫的舍弃已经拥有的权势。淡然去过没有牵挂的赋闲生活,被贬后当然不会自怨自艾,一蹶不振。这种顺其自然,宠辱不惊的态度,正是道家以柔克刚智慧的重要体现。 前面我们说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意识是深刻论证了舍和得的道理。有所失,必有所得。 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后人评其“国家不幸诗家幸”。他虽不善理政,但却极会作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诗句读来让人荡气回肠,所以他虽然亡了国,但是却在文学园地颇负盛名。 比如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却让我们对他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感同身受。道家的辩证法思想的智慧就在这里体现,在某个时候,“失”可能并不是“失”,它会变成“得”的重要前提。 但许多人对名利的得失心太重,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往往为了一时的被贬抑而沮丧,从此一蹶不振,甚至有一些过激的行为。更有甚者,还有起而反抗者,这些人最终的结局都是郁郁而终,或因为过激的行为,败坏了他们的名声。 记得我第一个供职的单位,就有一个同事因为对领导分工不满,而在厕所等处张贴小字报,甚至手拎炸药包(后经证实是砖头)进到领导办公室威胁领导。如果他不是操之过急,而是耐心等待转机,可能事情就不会这样失控,暂时的失利没有忍住,就必然要为此付出代价了。这个人失败的原因不在于被贬抑,而在于没有正确对待贬抑。 道家的观点一向是顺规律而行,一切顺其自然。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如果都能懂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道理,或许我们活的会更泰然一些。2023-07-02 02:59:16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是成语吗?
是2023-07-02 02:59:242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的上一句是什么?
北海虽远,可乘扶摇而上的羊角飓风到达,(东隅-日出之地)少年的青春已经逝去,(桑榆-日落之处)但珍惜晚年的时光尤为不晚。出自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语意本《庄子·逍遥游》。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日出处,表示早晨,引申为“早年”。桑榆,日落处,表示傍晚,引申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扩展资料:作者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勃2023-07-02 02:59:30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自哪里?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冯异传》。解释: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安之若素,否极泰来”意思是指对反常的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现在我们也经常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来安慰那些遇到挫折的人。这件事虽然失败了,但也从中得到了经验教训。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规律。意思是说,好的事情到了极致就会向坏的方向转化,反之,坏的事情到了极致也会向好的方向转化。反应了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2023-07-02 03:00:29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方论功赏,以答大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义是早晨丢失了,傍晚又得到了。后比喻开始时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终得到了补偿。出自《后汉书·冯异传》:“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近义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释义:也作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寓言寓意:“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这样,无论福事变祸事,还是祸事变福事,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2023-07-02 03:00:43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
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2023-07-02 03:01:083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及典故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是:原义是早晨丢失了,傍晚得到了(东隅:指日出处,借指早晨。桑榆:日将落时余光在桑榆之间,因用以指日落处,借指傍晚)。后比喻开始时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终得到了补偿。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也作定语、分句;多含褒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典故:“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讲的是事物在特定条件下相互转换的辩证关系,对于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大有裨益。这句古语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异曲同工之妙,讲的都是不要因为失去一些东西而灰心泄气,而应当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变不利为有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总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打仗没有常胜将军,做买卖也不能保证只盈利不亏损,做任何事都难以心想事成,一帆风顺。因此,既要有拥抱欢乐和胜利的思想准备,也要有败走麦城、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的精气神。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得失观,不因一时的良好政绩而飘飘然,也不因一时工作上的失利而垂头丧气。须知,退是为了进,失也同时孕育着得。人的一生就是在阳光与风雨中度过,工作和事业也是在得失交替的循环中不断前行。有了这样的信念,有了这样的精神准备,艰难困苦不足惧,笑迎胜利向未来。2023-07-02 03:01:22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典故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语典故
1、公元25年秋天,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接着,刘秀就把锋芒指向赤眉起义军。公元26年春天,长安断粮,樊崇领导的几十万赤眉军不得不向西转攻城邑,但遭到占据天水郡的隗嚣的阻击,只得又回到长安来。这时,长安已被刘秀部将邓禹占据。 2、经过激战,赤眉军打败了邓禹,9月又重新占领长安。这年冬天,赤眉军的粮食供应仍然极端困难,不得已于12月引兵东进。刘秀一面派大将冯异率军西进,在华阴(陕西华阴东南)阻击赤眉军;一面在新安(河南渑池东)、宜阳(河南宜阳西)屯驻重兵,截断赤眉军东归的道路。 3、冯异率领西路军,在华阴、湖县一线,同赤眉军相持了60多天。多次被赤眉军打败的邓禹,这时率部到达湖县,同冯异的部队会合。邓禹妄想取胜,派部将邓弘抢先进攻赤眉军,又被赤眉军打得落花流水。邓禹、冯异亲率主力救援,在回溪(河南宜阳西北)又被赤眉军打得大败。邓禹只带着24骑逃回宜阳;冯异抛弃了战马,只带着几个人步行走回溪阪,逃回营寨。 4、公元27年正月,赤眉军在崤底(河南渑池礼庄寨)被冯异打败,遭到重大损失。剩下的起义军折向东南,不料在宜阳又陷入刘秀重兵的包围。赤眉军经过艰苦的战斗,始终不能突围。樊崇等人在粮尽力竭的情况下,投降了刘秀。战斗结束后,刘秀下了一道诏书,名叫《劳冯异诏》。其中有这样几句,“开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后在渑池一带获胜。这就是所谓在日出的东方吃了败仗,在日落的西边却得到了胜利。”(原文是:“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5、后来,人们引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来比喻在这里失败了,在那边却得到了胜利。2023-07-02 03:01:35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安之若素,否极泰来的意思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冯异传》。解释: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安之若素,否极泰来”意思是指对反常的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现在我们也经常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来安慰那些遇到挫折的人。这件事虽然失败了,但也从中得到了经验教训。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规律。意思是说,好的事情到了极致就会向坏的方向转化,反之,坏的事情到了极致也会向好的方向转化。反应了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2023-07-02 03:01:481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的意思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 比喻 开始 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成语出处: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成语例句: 谷城之变,朕还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繁体写法: 失之东隅,収之桑榆 注音: ㄕㄧ ㄓㄧ ㄉㄨㄙ ㄧㄩˊ ,ㄕㄡ ㄓㄧ ㄙㄤ ㄧㄩˊ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近义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见“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 成语语法: 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复句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lose at sunrise and gain at sunset <lose in hake but gain in herring> 日语翻译: ある时失败したが,别の时その偿(つぐな)いを得る2023-07-02 03:02:13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含义是什么?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爱情寓意是有舍才有得。当你失去一段感情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为往往一段感情的结束,就象征着会有一段更好的感情来到你的身边。人生不是游戏,我们没有多少可供选择的机会。放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深层面上的进取。人们有时之所以举步维艰,就是背负太重,不愿放弃,不会放弃,不懂放弃。学会放弃,才能卸下生活中的种种包袱,做到轻装上阵,迎接人生的转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含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义是早晨丢失了,傍晚得到了(东隅:指日出处,借指早晨。桑榆:日将落时余光在桑榆之间,因用以指日落处,借指傍晚)。后比喻开始时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终得到了补偿。同时与这句话相近的还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大门的时候,会同时为你打开另外一扇窗"等等。2023-07-02 03:02:19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近义词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解说】东汉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敉平赤眉军。赤眉佯败,在回溪之地大破冯军。冯异败回营寨后,重召散兵,复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内外夹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汉光武帝刘秀下诏奖之,谓冯异初虽在回溪失利,但终能在渑池获胜。可谓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终有所得,当论功行赏,以表战功。 【释义】① 东隅:指日出处,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处,即夜晚,喻最终。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语。 词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使用频率 较少使用 发音:shī zhī dōnɡ yú,shōu zhī sānɡ yú 释义: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在另一个时候等到补偿或成功。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示例:谷城之变,朕还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近义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用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2023-07-02 03:02:38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啥意思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的意思。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唐-李贤注:《淮南子》曰“至于衡阳,是谓隅中。”又《前书》谷子云曰“太白出西方六十日,法当参天;今已过期,尚在桑榆闲。”桑榆谓晚也。注:东隅,太阳初升之所,指东方,也指事情开始之时;桑榆,黄昏太阳落下之所,也指事情最终结果。回溪在秦、晋、豫交界处,为陕西东大门,而渑池在河南,位于渑池以东,显然,不是指“在西边失败了,最后在东边胜利了”,故而,刘秀诏书冯异之言,应指“开始失败了,最终还是胜利了”。成语寓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讲的是事物在特定条件下相互转换的辩证关系,对于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大有裨益。这句古语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异曲同工之妙,讲的都是不要因为失去一些东西而灰心泄气,而应当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变不利为有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总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打仗没有常胜将军,做买卖也不能保证只盈利不亏损,做任何事都难以心想事成,一帆风顺。因此,既要有拥抱欢乐和胜利的思想准备,也要有败走麦城、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的精气神。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得失观,不因一时的良好政绩而飘飘然,也不因一时工作上的失利而垂头丧气。须知,退是为了进,失也同时孕育着得。人的一生就是在阳光与风雨中度过,工作和事业也是在得失交替的循环中不断前行。有了这样的信念,有了这样的精神准备,艰难困苦不足惧,笑迎胜利向未来。2023-07-02 03:02:451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下一句
下一句是“方论功赏,以答大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义是早晨丢失了,傍晚又得到了。后比喻开始时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终得到了补偿。出自《后汉书·冯异传》:“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成语寓意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讲的是事物在特定条件下相互转换的辩证关系,对于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大有裨益。这句古语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异曲同工之妙,讲的都是不要因为失去一些东西而灰心泄气,而应当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变不利为有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总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打仗没有常胜将军,做买卖也不能保证只盈利不亏损,做任何事都难以心想事成,一帆风顺。因此,既要有拥抱欢乐和胜利的思想准备,也要有败走麦城、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的精气神。 须知,退是为了进,失也同时孕育着得。人的一生就是在阳光与风雨中度过,工作和事业也是在得失交替的循环中不断前行。有了这样的信念,有了这样的精神准备,艰难困苦不足惧,笑迎胜利向未来。2023-07-02 03:04:121
失之桑榆,收之东榆啥意思?
应该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指日出处,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处,即夜晚,喻最终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2023-07-02 03:04:244
"失之桑榆,"后一句什么?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出自】:《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示例】:谷城之变,朕还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2023-07-02 03:04:461
如何理解倾听儿童相伴成长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包括倾听、陪伴、理解、引导。1、倾听: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想法、意见和需求,认真梳理和解读他们的言语和行为。2、陪伴: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关心、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3、理解:在和儿童沟通交流时,尽可能理解他们的内心体验,并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和理解他们的情感和感受,避免过分的干涉和评价。4、引导:在支持儿童成长的过程中,适当的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发展多样化的个性特质和技能。倾听儿童相伴成长的含义和特点1、尊重孩子,以孩子为中心 意味着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感受、需求和观点,保护孩子的人身自由,让孩子们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2、通过倾听与沟通来理解孩子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是要通过沟通与倾听,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感受、睿智和需求;并以开放心态听取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意见以及独特的视角,理解孩子,指导孩子。3、陪伴与支持 孩子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同样也是需要伙伴和支持的。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朝着相同的方向走,关心、体贴和关注孩子,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来促进其全面发展。4、指导和引导 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提供方向和支持,以帮助孩子发展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这种引导和指导,要以孩子为中心,以引导的方式,让孩子更加得心应手地探索世界,体验和发掘他们自己的个性和潜力。2023-07-02 03:04:121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什么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的开端2023-07-02 03:04:1612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包括哪四个方面?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包括倾听、陪伴、理解、引导。1、倾听: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想法、意见和需求,认真梳理和解读他们的言语和行为。2、陪伴: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关心、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3、理解:在和儿童沟通交流时,尽可能理解他们的内心体验,并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和理解他们的情感和感受,避免过分的干涉和评价。4、引导:在支持儿童成长的过程中,适当的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发展多样化的个性特质和技能。倾听儿童相伴成长的含义和特点1、尊重孩子,以孩子为中心 意味着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感受、需求和观点,保护孩子的人身自由,让孩子们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2、通过倾听与沟通来理解孩子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是要通过沟通与倾听,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感受、睿智和需求;并以开放心态听取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意见以及独特的视角,理解孩子,指导孩子。3、陪伴与支持 孩子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同样也是需要伙伴和支持的。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朝着相同的方向走,关心、体贴和关注孩子,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来促进其全面发展。4、指导和引导 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提供方向和支持,以帮助孩子发展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这种引导和指导,要以孩子为中心,以引导的方式,让孩子更加得心应手地探索世界,体验和发掘他们自己的个性和潜力。2023-07-02 03:04:371
新文化运动的具体过程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新文化运动”好像得名自孙文(中山),其思想主导是胡适,他的《文学改良刍议》首倡白话文,将文言文称作半死文字,白话文才代表了社会前进方向,并创作了一系列作品汇编为《尝试集》,此外,胡适在对旧文化的批评中也发表了很多影响一代青年的文章,当时他以26岁(大概,我记不太清楚了)的年龄即暴得大名,被誉为“青年导师”(毛泽东当时深受胡适影响,其创导的《湘江评论》每期都要送胡)。在倡导科学和民主的同时,他和当时的很多文人受易卜生的影响,针对当时中国国情,提出了健全的个人主义——个人的自我拯救;妇女解放——救出他人;打破家庭孝道——救救孩子;和社会自由——人人平等的奋斗途径。当时的很多文人也都基本上是按照这4个途径开展文学创作的,我们比较熟悉的鲁迅的很多小说都扣住了这4项内容。新文化运动后期,鉴于当时空谈各类舶来主义的多,研究实际问题的少,胡适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眼见为实,当时毛泽东为响应还准备成立问题研究会,所定章程曾交胡修改),以此为标志,以胡适、傅斯年等人为代表的大批学者逐渐转向自由主义,而以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人士则转化为革命派,信奉了共产主义。 新文化运动在大陆的影响一直及于1949年左右,其主要成果有三: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了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导;在政治上,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事、图存图强的现代人才,同时也形成了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第三条道路”政治势力,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贡献。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的同时,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他刚登上总统宝座,就大搞尊孔祭天。1913年6月亲自发表“尊孔令”,鼓吹了“孔学博大”。1914年又 陈独秀发布《祭圣告令》,通告全国举行“祀孔典礼”。为支持袁世凯帝制复辟活动,中外反动派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1912年起,他们在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等,出版《不忍杂志》和《孔教会杂志》等。康有为还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宣扬“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矣”。面对这股反动逆流,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的和封建势力同流合污;有的偃旗息鼓;许多人则感到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但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却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封建尊孔复古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开始的。陈独秀任主编,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编辑工作。 陈独秀是一名激进民主主义者,他仇视当时的封建军阀统治,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他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和伦理思想,认为要实现民主制度,必须消灭封建宗法制度和道德规范。李大钊则反对复古尊孔,要求思想自由,号召青年不要留恋将死的社会,要努力创造青春的中国。该杂志于1916年9月出版第二卷第一期时,迁往北京并改名为《新青年》。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他们还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1917年起他们又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青年》实际上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导中心。 1916年初,袁世凯称帝,在此之前,美国人古德诺发表了《共和与君主论》,杨度发表了《君宪救国论》等文章,散布中国宜于实行君主制,没有君主便要“灭亡”的谬论。《新青年》针对这种情况,发表了陈独秀《一九一六年》、《吾人最后之觉悟》,李大钊的《民彝与政治》、《青春》等主要论文,揭露了君主专制的危害 新文化运动。《新青年》从1918年1月出版第四卷第一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一些新诗,这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文学创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指出隐藏在封建仁义道德后面的全是“吃人”二字,那些吃人的人“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中国2000多年封建统治的历史就是这吃人的历史,宣告“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一些进步刊物改用白话文。这又影响到全国用文言文的报纸,开始出现用白话文的副刊,随后短评、通迅、社论也都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所有这些文学改革,使全国报纸面貌为之一新。 1917年爆发了伟大的俄国十月社公主义革命,震动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新青年》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大量篇幅发表了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和社会主义理论文章。1918年11月,《新青年》发表了李大钊同志写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著名论文,热烈欢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领导下,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西方的进步文化。以后,又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新型的革命阶级的要求,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新文化运动这一运动的深入发展,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特别是青年学生集合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为迎接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作好了思想准备。 这次运动的主要缺点是其领导人没有把运动普及到群众中去,只是局限在知识分子圈子里,他们除了一般的政治口号外,没有提出实现民主政治的具体办法。同时他们形式主义地看问题,不能正确地对待中国文化遗产。但这个运动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了封建主义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在思想界形成了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当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列主义的时候,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列主义的运动,《新青年》也逐渐变成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2023-07-02 03:05:091
早出来工作的孩子是不是比较快成熟
是的2023-07-02 03:05:162
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有无联系
没2023-07-02 03:05:178
幼师如何与缺乏自我能力的孩子沟通
多陪伴,让他感觉到你是对他好的,多关怀,让他接纳你2023-07-02 03:05:242
当孩子顶嘴的时候,我们应该了解些什么?
要了解具体的原因,也要了解相关的情况,有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这个时候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不要生气。2023-07-02 03:05:324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阶级性质的?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运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2023-07-02 03:05:355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意思是什么?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自汉·司马迁的《陈涉世家》。原句的意思是: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2023-07-02 03:05:402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原文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称王侯拜将相的人,难道就比我们高贵吗?出自《陈涉世家》原文选段: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文: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扩展资料:写作背景: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筑长城、修驿道,并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秦朝统治者还制订了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二世元年七月大泽乡九百人走投无路的命运,正是全国劳苦大众处境的缩影,这也是大泽乡的星星之火能点燃全国范围农民起义燎原烈火的原因。由于当时秦王朝的力量还很强大,加之陈胜本人不善于团结内部和贪图王侯生活,脱离群众,这支起义军经过短短六个月就失败了,陈胜本人也被叛徒杀害。但在这次起义的影响和推动下,各路起义军迅速席卷全国,使由秦始皇子孙万世统治中国的幻想破灭,秦王朝仅存在了15年便被推翻。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陈涉世家2023-07-02 03:05:521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总结
多读书,读不同观点的书,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够拓宽自己的思路,能够增强自己判断真伪的能力。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 八年级 上册历史的知识 总结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1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长征(战略转移)原因 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二、长征的路线:★★(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路线 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转折 (1)内容: ①集中力量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④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2)意义: ②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①恶劣的自然环境②敌人的围追堵截③缺衣少食 4、长征精神 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陕北红军 2、会宁会师(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一方面军,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四、长征胜利的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2 北伐战争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中共三大(1923.6) ①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 ;③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国民党一大(1924.1广州) ①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②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也是国民大革命的开端) ※ 注:新三民主义同中共二大通过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3、黄埔军校 概况:1924年5月广州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政治和军事并重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注:1925.3.12 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1925.7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 二、北伐胜利进军 1. 口号 :打倒列强,除军阀 2.时间: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3.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4.过程:初期主战场——湖南、湖北;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先锋部队——叶挺第四军独立团“铁军” 5.战绩:①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②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注:1927.1国民政府迁往武汉,武汉国民政府 6.各地工农革命运动的开展(北伐战争与工农革命运动相互促进) ①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剧增②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4蒋介石、上海 (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7汪精卫,武汉“分共会议”,“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后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南京国民政府: 1927.4.18南京,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 3、全国统一 (1)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1928.6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2)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4.※教训:①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②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注: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4-1927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3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背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新 文化 运动的兴起;十月革命的影响 2.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时间:1919.5.4 4.地点:北京 5.主力:学生 6.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斗争方式:罢课、游行示威、集会演讲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陈独秀《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的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1.主力: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2.中心: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 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2.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 的力量 3. 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重要作用 4.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地位) 四、五四精神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和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其精神真谛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4 新文化运动 1915年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北洋政府统治下政局混乱,社会动荡2.“尊孔复古”逆流;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传播 3.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 反思 后深刻的认识到,必须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等 3.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抨击旧道德,旧文化。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狂人 日记 》 2.提倡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陈独秀“德先生”“赛先生” 3.进行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意义 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③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④性质: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局限:对于中国 传统文化 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5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一、二次革命:孙中山、黄兴 1、导火索:宋教仁遇刺案。 2、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失败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孙中山、黄兴流亡日本。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7项准备工作) 失败原因: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帝国主义国家由支持到反对袁世凯众叛亲离。 三、护国战争: 爆发: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四、军阀割据 局面: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盘踞东北。 其他如滇系军阀唐继尧,桂系军阀陆荣廷。 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危害: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到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总结相关 文章 : ★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 历史八年级知识上册总结 ★ 2020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梳理 ★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1-2单元总结 ★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整理归纳 ★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优质总结 ★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2023-07-02 03:05:561
倾听儿童的理解
倾听儿童的理解如下: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包括倾听、陪伴、理解、引导。1、倾听: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想法、意见和需求,认真梳理和解读他们的言语和行为。2、陪伴: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关心、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3、理解:在和儿童沟通交流时,尽可能理解他们的内心体验,并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和理解他们的情感和感受,避免过分的干涉和评价。4、引导:在支持儿童成长的过程中,适当的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发展多样化的个性特质和技能。倾听儿童相伴成长的含义和特点:1、尊重孩子,以孩子为中心 意味着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感受、需求和观点,保护孩子的人身自由,让孩子们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2、通过倾听与沟通来理解孩子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是要通过沟通与倾听,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感受、睿智和需求;并以开放心态听取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意见以及独特的视角,理解孩子,指导孩子。3、陪伴与支持 孩子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同样也是需要伙伴和支持的。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朝着相同的方向走,关心、体贴和关注孩子,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来促进其全面发展。4、指导和引导 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提供方向和支持,以帮助孩子发展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这种引导和指导,要以孩子为中心,以引导的方式,让孩子更加得心应手地探索世界,体验和发掘他们自己的个性和潜力。2023-07-02 03:03:471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看上面蛮全的就不说了2023-07-02 03:03:3313
倾听儿童,是一个什么概念?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包括倾听、陪伴、理解、引导。1、倾听: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想法、意见和需求,认真梳理和解读他们的言语和行为。2、陪伴: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关心、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3、理解:在和儿童沟通交流时,尽可能理解他们的内心体验,并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和理解他们的情感和感受,避免过分的干涉和评价。4、引导:在支持儿童成长的过程中,适当的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发展多样化的个性特质和技能。倾听儿童相伴成长的含义和特点1、尊重孩子,以孩子为中心 意味着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感受、需求和观点,保护孩子的人身自由,让孩子们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2、通过倾听与沟通来理解孩子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是要通过沟通与倾听,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感受、睿智和需求;并以开放心态听取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意见以及独特的视角,理解孩子,指导孩子。3、陪伴与支持 孩子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同样也是需要伙伴和支持的。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朝着相同的方向走,关心、体贴和关注孩子,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来促进其全面发展。4、指导和引导 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提供方向和支持,以帮助孩子发展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这种引导和指导,要以孩子为中心,以引导的方式,让孩子更加得心应手地探索世界,体验和发掘他们自己的个性和潜力。2023-07-02 03:03:211
中国现代史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五四运动2023-07-02 03:03:148
新文化运动是不是五四运动
当然不是啦。。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开始。五四运动是1919年开始的2023-07-02 03:03:062
1840年以后出现的阶级或派别以及他们的代表人物,主张或指导思想,实践活动
一、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背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统治者愚昧无知;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和中西联系的扩大;先进中国人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向西方学习。 2、代表人物: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 3、特点:没有具体实践,但是具有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1、背景:19世纪60年代,西学更加广泛的传入中国;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巩固清政府统治) 4、论战:顽固派vs洋务派 5、实践:洋务运动 6、结果:19世纪90年代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三、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主张:最初持“中体西用”的思想,中法战争后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特点:尚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四、维新思想 1、出现背景: ①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③西学的进一步传播;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3、共同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倡西学,废八股;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图存,伸民权,设议院 谭嗣同:《仁学》批判君主专制和纲常礼教,倡导自由、平等; 严复:译著《天演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4、与顽固派论战 焦点: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5、实践:戊戌变法 6、影响: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五、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 1、背景: 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②袁世凯加强专制统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③中国民资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④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新文化运动概况: ①标志:1915.9 陈独秀 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②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刘半农 ③思想阵地: 《新青年》 ④活动基地:北大(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⑤旗帜:“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⑥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思想解放+文学革命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影响: ①性质: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②进步性: 沉重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 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推动了自 然科学的发展; ③局限性: 对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态度 六、孙中山“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各种救国主张的失败;孙中山上书改革碰壁;同盟会成立,提出十六字纲领; 2、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3、三民主义的评价:积极性;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土地革命纲领) 4、实践:指导辛亥革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 1、背景: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带来新启示和希望;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2、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区别是:明确的反帝要求) 3、评价: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它以三大政策为核心,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三)三民主义的特点:时代性、爱国性、纲领性。2023-07-02 03:02:581
什么是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呢?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包括倾听、陪伴、理解、引导。1、倾听: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想法、意见和需求,认真梳理和解读他们的言语和行为。2、陪伴: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关心、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3、理解:在和儿童沟通交流时,尽可能理解他们的内心体验,并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和理解他们的情感和感受,避免过分的干涉和评价。4、引导:在支持儿童成长的过程中,适当的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发展多样化的个性特质和技能。倾听儿童相伴成长的含义和特点1、尊重孩子,以孩子为中心 意味着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感受、需求和观点,保护孩子的人身自由,让孩子们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2、通过倾听与沟通来理解孩子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是要通过沟通与倾听,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感受、睿智和需求;并以开放心态听取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意见以及独特的视角,理解孩子,指导孩子。3、陪伴与支持 孩子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同样也是需要伙伴和支持的。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朝着相同的方向走,关心、体贴和关注孩子,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来促进其全面发展。4、指导和引导 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提供方向和支持,以帮助孩子发展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这种引导和指导,要以孩子为中心,以引导的方式,让孩子更加得心应手地探索世界,体验和发掘他们自己的个性和潜力。2023-07-02 03:02:56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2023-07-02 03:02:341
什么是倾听儿童相伴成长?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包括倾听、陪伴、理解、引导。1、倾听: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想法、意见和需求,认真梳理和解读他们的言语和行为。2、陪伴: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关心、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3、理解:在和儿童沟通交流时,尽可能理解他们的内心体验,并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和理解他们的情感和感受,避免过分的干涉和评价。4、引导:在支持儿童成长的过程中,适当的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发展多样化的个性特质和技能。倾听儿童相伴成长的含义和特点1、尊重孩子,以孩子为中心 意味着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感受、需求和观点,保护孩子的人身自由,让孩子们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2、通过倾听与沟通来理解孩子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是要通过沟通与倾听,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感受、睿智和需求;并以开放心态听取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意见以及独特的视角,理解孩子,指导孩子。3、陪伴与支持 孩子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同样也是需要伙伴和支持的。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朝着相同的方向走,关心、体贴和关注孩子,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来促进其全面发展。4、指导和引导 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提供方向和支持,以帮助孩子发展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这种引导和指导,要以孩子为中心,以引导的方式,让孩子更加得心应手地探索世界,体验和发掘他们自己的个性和潜力。2023-07-02 03:02:291
学会倾听孩子(二):在游戏中倾听
游戏 是孩子学习的一种天然方式,孩子们在 游戏 中,可以放下戒备,全身心投入体验。 孩子们喜爱那些愿意和他们一同玩耍、听他们指挥、逗他们笑的成年人。 1、扮演弱小,满足孩子的自信 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 游戏 。并且在 游戏 中,让孩子扮演那个看起来聪明、强壮、正义的角色,自己则扮演一个害羞、笨拙、弱小的角色。 通过确保孩子在 游戏 中担任强有力的角色,让孩子获得指挥、表达、决策的权限,而自己则是那个服从指令、寻求保护、迷惑不解的角色。 只有当你让自己扮演弱小角色的时候,孩子就会感到有足够的自信向你表露他在重要问题上的想法和感受。 在这个 游戏 中,妈妈的倾听和渴望,满足了孩子对自己主导城堡的全部幻想,让孩子充满了骄傲和自信,为孩子和妈妈之间建立起信任和友爱的链接。 2、快乐让孩子畅所欲言 我们要在玩耍中帮助孩子通过大笑来欢快的表达自己的内心 情感 。允许孩子随意玩耍,孩子就会有安全感,觉得被人理解,就会发出欢笑声。 通过亲昵、活泼地与孩子接触,让孩子在笑声中畅所欲言,我们把这种 游戏 叫做 游戏 中的倾听。 比如,如果孩子要你追赶他,不要装成妖怪去追他,我们只需要弄出点追人的声势,但不要让自己追上他。可以让自己偶尔揪住他的后衣襟,或抱住他,但最后总让他逃脱。 如果孩子很小,成人应扮作非常孤弱无力的角色,以引发孩子大笑。但一个正在长力气、长自信心的孩子,则往往在战胜较强的抵抗者时才会朗朗大笑。 游戏 中的倾听的效力取决于孩子的笑声。最终我们会发现,只有在愉悦的心情下,孩子的表达才是最真实的声音。孩子的困窘、畏惧与胆怯会随着笑声消失。 一次充满笑声的 游戏 会给孩子以希望,在孩子和成年人之间创造出相互亲近与理解的气氛。 我们可能不清楚孩子在 游戏 中解决了什么问题,而孩子必定知道如何让 游戏 帮助自己克服恐惧,运用重新获得的自信去应付重要的挑战。 1、 游戏 中倾听的第一步是要发现什么样的事能让你的孩子发笑,多做几次这样的事。 捕捉孩子的情绪或暗示,想法子扮演一个可爱的傻瓜。孩子会喜欢你的笨拙手乞求。 2、 游戏 中倾听的基本原则 与很小的孩子一起 游戏 ,你要扮演一个很无能的角色来引孩子发笑。随着孩子的力量与自信心的增长,他们需要更强的抵抗和对手使他们发笑。自觉强壮有力的孩子只有在打败一个气势汹汹的对手时才会痛快大笑。 孩子想要玩追人的 游戏 ,他们玩得很愉快,每次你刚要抓住他,他都逃掉了,一边开心地笑。 然后,突然你开口说,“我是黑森林里的蜘蛛怪。哇!”当你可怕地吼叫着、重重地踏着步子,喘着粗气穿过房间时你更加得意自己的表演了。过了一会儿才注意到孩子表情严肃、惊恐。 装妖怪是你的主意,已经让孩子感到不安了,赶快回到孩子要玩的追人 游戏 吧。 游戏 中倾听可以化解孩子们的紧张情绪,使他感受到亲情,确信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是父母所心爱的。 说“不”的时候可以用很多种不同的愉快、温和的声调。试试不同的声调、措辞,把成人式的严肃的“不”改用夸张的口吻说出来。比如:用关切的、夸张的口吻说:“喔!你可要有麻烦了!” 或者, 高声、热烈地抗议说,“啊呀!你怎么这么干!” 用 游戏 中倾听的方式说“不”,可以把给孩子立规矩的事做得饶有趣味。如果你能保持幽默与机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更大。 3、向孩子学习和请教,也是一种倾听 在 游戏 中,学会主动向孩子请教,请教规则以及一切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 诸如此类的问题和请教,会让孩子乐为人师,滔滔不绝的向你传授更多的经验和认知。 在向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大人的倾听,会让孩子获得更多自信以及持续学习的动力。 和孩子一起 游戏 ,学会在 游戏 中倾听孩子的心声,是最自然、最放松的了解孩子,获得孩子友谊和信任最好的方法。 后期章节将继续和大家分享: 敬请关注。2023-07-02 03:02:211
孩子们真实的声音 阅读
啊2023-07-02 03:0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