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魄读音
伏魄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古代迷信,谓人始死时魂魄离体未久,可持死者之衣升屋,北面三呼,招其魂魄归体,称为"伏魄"。伏,通"复"。 2.指死而复苏。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迷信,谓人始死时魂魄离体未久,可持死者之衣升屋,北面三呼,招其魂魄归体,称为“伏魄”。伏,通“復”。
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及帝病困, 卞后出看疾。太后入户,见值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耶?’云:‘正伏魄时过。’”
⒉ 指死而复苏。
引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后任(任自举 )死,伏魄时口号别亲友云:‘六旬失足下蓬瀛,今日才欣返玉京。’”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伏魄
伏魄相关词语
- 1 伏猎侍郎
- 释义:指 唐 户部侍郎 萧炅 。因其曾将“伏腊”读为“伏猎”,故被讥为“伏猎侍郎”。后泛指不学无术的人。
- 2 伏汛
- 又称“大汛”。夏季三伏前后,因流域内下降暴雨或雷雨,而使江河水位急剧上涨,持续较久的现象。多发生在黄河流域、华北、东北等地区,长江流域或长江上游偶有发生。
- 3 伏刑
- 《后汉书·虞延传》:“ 宗 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擥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 虞延 之谏!’”
- 4 伏蒲
- 伏蒲,典故名,典出《汉书》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列传·史丹〉。汉元帝欲废太子,史丹候帝独寝时,直入卧室,伏青蒲上泣谏。后因以“伏蒲”为犯颜直谏的典故,咏忠臣直谏。
- 5 伏气
- 伏气是汉语词汇,拼音fú qì,解释为屏气,抑止呼吸。
- 6 伏生
- 初被载于司马迁《史记》。
- 7 伏道
- 伏道(fú dào)意思是、暗道,隐秘的通道。
- 8 伏景天
- 即伏天。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
- 9 伏凉儿
- 伏凉,蝉的一种,叫声听起来像“伏凉”,故鲁西南一带称为伏凉。
- 10 伏低
- 屈服;顺从。 元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则这个 苏小卿 怎肯伏低。” 明 无名氏 《玉环记·范张别皋》:“我被他抢白,闲气闲非,我甘心做小伏低。”
- 11 伏槽水
- 黄河 每年农历十月发生的河水暴涨称“伏槽水”。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黄河 水信:清明后二十日曰桃汛……冬曰凌汛,十月曰伏槽水,十一月十二月曰蹙凌水。”
- 12 伏辨
- 宋 吕陶 《奏为乞复置糺察在京刑狱司并审刑院状》:“不过引囚读示,再取伏辩而已。”《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你如今只将我这三百两利钱出来还我,修理庄居,写一纸伏辨与我,我们便净了口。” 许杰 《贼》:“捉到一个贼,总要留个伏辩的。”
- 13 伏手
- 咏春之伏手即护手,亦蕴含控制之意。名列摊、膀、伏三大手法之一,妙用无常亦无穷。梁挺以其为内力练法并不错,但咏春功法即打法,功技是合一的,在实际运用中是在接桥之时,变幻手法,控敌之桥手,封死对方的变化,(常要求一控二,甚至控制对方重心),为同时之破桥作保障。大致而言,以手臂接桥为膀,手心向上接桥为摊,手心向下,向前,向左,向右接桥控桥即为伏手,内中精义,须在黏手中体认,言语难以尽述。至于小念头中的伏手练法为钩形,是为了阐述中线原理,使习者明白守中、用中、破中的基本法度。养成归中(归肘)的良好习惯。还有一个密秘是:结体。当你将小念头中伏手动作定住。你就会体认到你的手臂内侧及胸腹内侧都处于放松状态,而手臂外侧、身体背侧以至下肢背侧都同时处于一种拉抻,撑张,绷紧的结构,此即是所谓的“阴松阳紧”。这是咏春发力的诀窍之一,关系到攻击力度,攻击的效果如何。
- 14 伏望
- 伏望,读作fú wàng,汉语词语,表希望的敬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