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猎侍郎读音
伏猎侍郎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唐户部侍郎萧炅。因其曾将“伏腊”读为“伏猎”,故被讥为“伏猎侍郎”。
引证解释
⒈ 指唐户部侍郎萧炅。因其曾将“伏腊”读为“伏猎”,故被讥为“伏猎侍郎”。 《旧唐书·严挺之传》:“客次有《礼记》, 萧炅读之曰:‘蒸尝伏猎。’ 炅早从官,无学术,不识‘伏腊’之意,误读之。 挺之戏问, 炅对如初。
引挺之白九龄曰:‘省中岂有伏猎侍郎?’”
《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三年》:“昔唐省中有‘伏猎侍郎’,为严挺之所讥而罢。”
后世以“伏猎侍郎”泛指不学无术的人。 明杨慎《丹铅总录·地理·胊忍辨》:“夫以二字之微,以师古许慎杜祐三家尚有误舛,今之不悦学者,乃以漫浪视之,几何不为‘伏腊侍郎’乎!”
亦省称“伏腊”。 明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二相诗词》:“二公故风流宰相,非伏猎、弄麞之比,独晚途狂谬取败耳。”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伏猎侍郎
伏猎侍郎相关词语
- 1 伏汛
- 又称“大汛”。夏季三伏前后,因流域内下降暴雨或雷雨,而使江河水位急剧上涨,持续较久的现象。多发生在黄河流域、华北、东北等地区,长江流域或长江上游偶有发生。
- 2 伏刑
- 《后汉书·虞延传》:“ 宗 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擥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 虞延 之谏!’”
- 3 伏蒲
- 伏蒲,典故名,典出《汉书》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列传·史丹〉。汉元帝欲废太子,史丹候帝独寝时,直入卧室,伏青蒲上泣谏。后因以“伏蒲”为犯颜直谏的典故,咏忠臣直谏。
- 4 伏气
- 伏气是汉语词汇,拼音fú qì,解释为屏气,抑止呼吸。
- 5 伏生
- 初被载于司马迁《史记》。
- 6 伏道
- 伏道(fú dào)意思是、暗道,隐秘的通道。
- 7 伏景天
- 即伏天。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
- 8 伏凉儿
- 伏凉,蝉的一种,叫声听起来像“伏凉”,故鲁西南一带称为伏凉。
- 9 伏低
- 屈服;顺从。 元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则这个 苏小卿 怎肯伏低。” 明 无名氏 《玉环记·范张别皋》:“我被他抢白,闲气闲非,我甘心做小伏低。”
- 10 伏槽水
- 黄河 每年农历十月发生的河水暴涨称“伏槽水”。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黄河 水信:清明后二十日曰桃汛……冬曰凌汛,十月曰伏槽水,十一月十二月曰蹙凌水。”
- 11 伏辨
- 宋 吕陶 《奏为乞复置糺察在京刑狱司并审刑院状》:“不过引囚读示,再取伏辩而已。”《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你如今只将我这三百两利钱出来还我,修理庄居,写一纸伏辨与我,我们便净了口。” 许杰 《贼》:“捉到一个贼,总要留个伏辩的。”
- 12 伏息
- 隐匿形迹。《汉书·礼乐志》:“奸伪不萌,祅孽伏息,隅辟越远,四貉咸服。”
- 13 伏魄
- 2、指死而复苏。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后任 (任自举)死,伏魄时口号别亲友云:‘六旬失足下蓬瀛 ,今日才欣返玉京。’”
- 14 伏手
- 咏春之伏手即护手,亦蕴含控制之意。名列摊、膀、伏三大手法之一,妙用无常亦无穷。梁挺以其为内力练法并不错,但咏春功法即打法,功技是合一的,在实际运用中是在接桥之时,变幻手法,控敌之桥手,封死对方的变化,(常要求一控二,甚至控制对方重心),为同时之破桥作保障。大致而言,以手臂接桥为膀,手心向上接桥为摊,手心向下,向前,向左,向右接桥控桥即为伏手,内中精义,须在黏手中体认,言语难以尽述。至于小念头中的伏手练法为钩形,是为了阐述中线原理,使习者明白守中、用中、破中的基本法度。养成归中(归肘)的良好习惯。还有一个密秘是:结体。当你将小念头中伏手动作定住。你就会体认到你的手臂内侧及胸腹内侧都处于放松状态,而手臂外侧、身体背侧以至下肢背侧都同时处于一种拉抻,撑张,绷紧的结构,此即是所谓的“阴松阳紧”。这是咏春发力的诀窍之一,关系到攻击力度,攻击的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