鞮象读音
鞮象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通译南方﹑西方少数民族语言的译官。也指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引证解释
古代通译南方、西方少数民族语言的译官。也指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南朝陈徐陵《陈公九锡文》:“光景所照,鞮象必通。”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鞮象
鞮象相关词语
- 1 鞮瞀
- 亦作“ 鞮鍪 ”。古代战士的头盔
- 2 鞮汗
- 指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 隋 薛道衡 《出塞》诗之二:“长驱鞮汗北,直指 夫人城 ;绝漠三秋暮,穷阴万里生。”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昭王 ﹞乃详为好书遗 平原君 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后因以“十日饮”比喻朋友连日欢聚。 南朝 齐 陆厥 《奉答内兄希叔》诗:“ 平原 十日饮, 中散 千里游。”
- 3 鞮革
- 皮制的鞋。 明 唐顺之 《喜峰口观三卫贡马》诗:“槃舞呈鞮革,侏言译象胥。”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教坊内人》:“妓女入 宜春院 ,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常在上前头也。其家在教坊内,谓之内人家,四季给米。得幸者,谓之十家。”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其始见也,若红莲镜池,其少进也,如彩云出崖。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金 元好问 《应州宝宫寺大殿》诗:“七重宝树围金界,十色雯华拥画梁。”
- 4 鞮海
- 【释义】:1.匈奴中私渠比鞮海的省称。在今蒙古境内。汉和帝时窦宪击匈奴,战于稽落山,追临私渠比鞮海,即此。
- 5 鞮译
- 原为古代把西方、北方地区少数民族语言译成汉语的译官,后亦指歌词已译成汉语的少数民族的乐曲。引申指少数民族的语言或外国的语言。也借指少数民族。或泛指边远地区。
- 6 鞮鞪
- 鞮鞪dī móu ㄉㄧ ㄇㄡˊ即鞮鍪。
- 7 典象
- 典象是汉语词语,读音为diǎn xiàng ,意思是典章。或者是具有典范性的形象,出自《晋四厢乐歌·翼翼》。
- 8 鼎象
- 鼎象,相传 夏禹 时以百物之象铸于鼎,使民知善恶。典出《左传·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 9 豆象
- 豆象 Bruchuidae;bruchid;seed beetle 鞘翅目叶甲总科豆象科的通称。约1000种,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有40多种。 体卵圆,中小型,少数种类较大。复眼大,前缘强烈凹入。触角11节,锯齿状,栉齿状。鞘翅毛有白色、棕色,常形成斑纹 ,末端截形 。幼虫为复变态,第1龄有长足,胸板有齿,经过一次蜕皮后,足部分或全部消失,形成不甚活泼的蠕虫型幼虫。
- 10 渡河香象
- 【近义词】香象渡河
- 11 對象
- 个体的对象世界是指从个体诞生开始就围绕在个体周围的世界,它包括支持该个体存在的物质实体和用于该个体发展的各种因素。从个体的生存处境看,个体的对象世界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广泛意义上的自然界以及这个自然界的展开形式。这个世界由低级到高级依次展开,它们呈现给个体的是由“原始自然——人化自然——能动自然——虚拟自然”等所构成的序列。
- 12 厄尔尼诺现象
- 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大面积海水异常增温、鱼群大量死亡的现象。一般出现于圣诞节前后,每隔几年发生一次,发生时海水表层增温范围扩大,持续时间长,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厄尔尼诺,西El Niño]
- 13 鞮鞻
- 2. 古代少数民族的音乐。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白翎雀》:“《白翎雀》者,国朝教坊大曲也…… 会稽 张思廉 宪 作歌以咏之曰:‘真人一统开正朔,马上鞮鞻手亲作。’”
- 14 鞮寄
- 鞮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ī jì,是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