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镝读音
鸣镝的意思
词语解释:
鸣镝
(1) 古时一种射出去带响的箭,多用于发号令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即响箭。矢发射时有声,故称。
引《史记·匈奴列传》:“冒顿乃作为鸣鏑,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
裴駰集解:“《汉书音义》曰:‘鏑,箭也,如今鸣箭也。’ 韦昭曰:‘矢鏑飞则鸣。’”
三国魏曹植《名都篇》:“揽弓捷鸣鏑,长驱上南山。”
明吾丘瑞《运甓记·帅阃宾贤》:“羽书鸣鏑警常闻,扬鞭静折愁无策。”
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鏑。”
⒉ 借指战乱。
引《晋书·后妃传论》:“中原陷於鸣鏑,其兆彰於此焉。”
《南史·宋宗室及诸王传论》:“虽鸣鏑之酷,未极於斯。”
宋王安石《英德殿上梁文》:“儿郎伟,抛梁北,边头自此无鸣鏑。”
国语词典
军中发号令的响箭。参见「嚆矢」条。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鸣镝 (箭的一种)
鸣镝 (汉语词汇)
鸣镝造句
- 资源不足,鸣镝鼎不能产生塑身灵液,那就炼化整条矿脉。
- 尖锐鸣镝一声,忽然化身火光朝着法相飞去。
- 恒河饮马,葱岭洗剑;碎叶城揽月,库页岛赏雪;黑海之滨垂钓,北冰洋上猎熊;中南半岛飞鸣镝,扶桑群岛洗战靴。
- 倏尔又是一条银色的箭夹着鸣镝声射向他,他却一动不动,看着射箭的人——他的儿子。
- 小小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西风洛下、飞鸣镝,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 不防高洋突射一鸣镝,射伤荏氏的面部。
- 正在前后众人愣怔惊异之际,管星勃然变色,猛然大喊道不好,是鸣镝,前后注意,有埋伏。
- 蚂蚁缘槐夸大国,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 上门发出鸣镝血战书血耻,反倒再次被对手绑在了耻辱柱上,最后还得拿粮换人。
- 再看黄河对岸,参差的簇拥着一群人,这群人个个身壮如熊,头发披散,身着粗布衣,手执角弓、长矛、鸣镝等兵器,为首的几个人端坐在马上,目光炯炯,溢满杀气。
鸣镝相关词语
- 1 鸣蛩
- 意思是指蟋蟀的叫声。
- 2 鸣琴
- “鸣琴而治”,鸣琴,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出处 《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 3 鸣叫
- 鸣叫,读音是míng jiào,汉语词语,指的是动物发出叫声。
- 4 鸣珂里
- 鸣珂里,汉字词语,拼音为míng kē lǐ,指贵人的居处。
- 5 鸣鸾
- 鸣鸾,读音míng luán,汉语词语,解释为鸣銮。
- 6 鸣珂锵玉
- 鸣珂锵玉,是汉语词汇,出自《渑水燕谈录·先兆》,解释为玉珂鸣响,佩玉铿锵,比喻显贵。
- 7 鸣晨
-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亲黑统,故日分鸣晨,鸣晨朝正。”
- 8 鸣和鸾
- 鸣和鸾,汉语词语,指谓车行鸾和相鸣应。五种驾车马的技术之一。
- 9 鸣条
- 鸣条,指因风吹而发声的枝条;地名。在今山西省安邑县的鸣条冈,为成汤败桀的地方。见晋.陆机《猛虎行》「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 10 鸣岐
- 岐山鸣凤 凤归昌 鸣岐 鸣岐凤
- 11 鸣鹿
- 鸣鹿的释义是地名,出自《诗·小雅·鹿鸣》
- 12 鸣榔
- 亦作“ 鸣榔 ”。 敲击船舷使作声。用以惊鱼,使入网中,或为歌声之节。《文选·潘岳》:“纤经连白,鸣桹厉响。
- 13 鸣啭
- 鸣啭:鸟类动物婉转地鸣叫,禽的鸣啭表现出一种复杂的学习过程,鸣禽学习鸣啭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感觉学习期,幼鸟必须听到成鸟的鸣啭,并形成鸣啭模板记忆;在感觉运动学习期,鸣禽通过听觉反馈与模板匹配逐步建立稳定的鸣啭。在一些鸟中,特征性的鸣啭不是后天学会的,而是遗传的。但在另外一些鸟中,如燕、雀幼鸟,必须听到成年雄鸟的鸣啭才能学会。
- 14 鸣凤
- 鸣凤,汉语拼音míng fèng,意思是《鸣凤记》,传奇剧本,为明代王世贞门客作,写杨继盛与严嵩斗争被害惨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