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条读音
鸣条的意思
词语解释:
风吹树枝发声。
指随风动摇发声的树枝。
古地名。在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相传商汤伐夏桀战于此地。又名高侯原。
指随风动摇发声的树枝。
古地名。在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相传商汤伐夏桀战于此地。又名高侯原。
引证解释
⒈ 风吹树枝发声。
引《古文苑》卷十一引汉董仲舒《雨雹对》:“太平之世,则风不鸣条,开甲散萌而已。”
晋成公绥《啸赋》:“动商则秋霖春降,奏角则谷风鸣条。”
宋梅尧臣《和人喜雨》:“夕风不鸣条,甘润忽周普。”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惜花四律>之二》:“微风欲来勤插棘,熏风有意不鸣条。”
⒉ 指随风动摇发声的树枝。
引三国魏曹植《橘赋》:“颺鸣条以流响,希越鸟之来栖。”
晋陆机《猛虎行》:“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⒊ 古地名。在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相传商汤伐夏桀战于此地。又名高侯原。
引《书·汤誓序》:“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
孔传:“地在安邑之西。”
三国魏曹丕《秋胡行》之一:“鸣条之役,万举必全。”
国语词典
地名。在今山西省安邑县的鸣条冈,为成汤败桀的地方。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鸣条 (汉语词汇)
鸣条相关词语
- 1 鸣岐
- 岐山鸣凤 凤归昌 鸣岐 鸣岐凤
- 2 鸣鹿
- 鸣鹿的释义是地名,出自《诗·小雅·鹿鸣》
- 3 鸣榔
- 亦作“ 鸣榔 ”。 敲击船舷使作声。用以惊鱼,使入网中,或为歌声之节。《文选·潘岳》:“纤经连白,鸣桹厉响。
- 4 鸣柯
- 鸣柯,是汉语词汇,出自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
- 5 鸣鼓而攻之
- 鸣鼓而攻之出自《论语》,鸣鼓:击鼓。攻:声讨。大张旗鼓的加以声讨。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 6 鸣哀
- 鸣哀,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发出悲哀的鸣叫声。
- 7 鸣指
- 弹响手指。《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二年》:“左右小有异议者,辄为 用之 陷死不旋踵,但潜抚膺鸣指,口不敢言。” 胡三省 注:“鸣指,即弹指也。”《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 文殊 遶女人三帀,鸣指一下,乃托至 梵天 ,尽其神力而不能出。”
- 8 鸣蝉
- 鸣蝉属同翅目,蝉科。鸣蝉体色暗绿色,并有黑色条纹;足绿色;前翅透明,翅脉黄褐色;中胸背板前缘有以"W"形斑纹;喙管向后,超过后足基节。它体长35~38mm。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山地。
- 9 鸣骥
- 鸣骥,读音为míng jì ㄇㄧㄥˊ ㄐㄧ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嘶鸣的骏马。
- 10 鸣呼
- 鸣呼(míng hū),出自《史记·陈涉世家》,意思是呼喊、呼应。
- 11 鸣锣开道
- 封建时代官吏出门时,前面开路的人敲锣喝令行人让路。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声势,开辟道路。
- 12 鸣琴而治
- 鸣琴而治,典故名,成语,典出《吕氏春秋·察贤》,孔子学生宓子贱“鸣琴而治”单父县(在今山东单县南),后用“鸣琴而治”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或指咏官吏善于管理。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 13 鸣和鸾
- 鸣和鸾,汉语词语,指谓车行鸾和相鸣应。五种驾车马的技术之一。
- 14 鸣晨
-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亲黑统,故日分鸣晨,鸣晨朝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