诌议读音
诌议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自己的不成熟的言谈议论,亦指浅陋的议论,多用于第一人称的自谦之语。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诌议相关词语
- 1 诌媚
- 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
- 2 猪仔议员
- 猪仔议员,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所指称,是孙中山在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二月十七日,于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四讲中云:“…我们中国革命以后,是不是达到了代议政体呢?所得民权的利益究竟怎么样呢?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代议士,都变成了猪仔议员,有钱卖身,分赃贪利,为全国人民所不齿。…大家对这种政体,如果不去闻问,不想挽救,把国事都付托到一般猪仔议员,让他们去乱作乱写,国家前途是很危险的。”由此可知,所谓猪仔议员是指收受贿赂、贪赃枉法、人格卑鄙、为国人所唾骂之民意代表。
- 3 酌议
- 【释义】斟酌商议。《明熹宗实录》:“天启二年九月(二十九日)壬戌,登莱巡抚袁可立陈海上情实三事:一言管大藩兵已去而逃,一言汪崇孝兵未去而噪,一言王一宁兵愿去而忽生异说。乞下部酌议,以计万全。
- 4 谘议局
- 1905年,清廷向全国民众宣布实行“预备立宪”。于是模仿西方立宪制国家国会的谘议局开始在各省筹设,议论本省应兴应革事件,预算、决算、税法、公债,及应负义务等。1909年10月14日,除新疆之外,全国21个行省,均成立了一个名叫“谘议局”的新机构。按照清政府官方解释,“咨议局”性质和作用,是在正式议会尚未成立之前,作为民众练习议政的场所,也就是说,各省“咨议局”,相当于各省的“临时议会”。“临时议会”的议员由选举产生——此次选举,不管背后藏有多少猫腻,毕竟是帝制中国数千年以来,首次全国范围的民主选举。
- 5 谘议
- 谘议,读作zī yì,汉语词语,意思为咨询议论。
- 6 咨议
- zī yì旧时备顾问的幕僚
- 7 咨议局
- 1905年,清廷向全国人民宣布实行“预备立宪”。次年,颁布九年预备立宪诏——这成为中国政治参与的开端——与此同时,模仿西方立宪制国家地方议会的咨议局开始在各省筹设。1907年10月清廷正式下令筹设咨议机关。1909年2月,两广总督张人骏着手成立广东咨议局筹备处,他聘请邓华熙、张振勋、丘逢甲等22人为“议绅”,又向留日学生金蒲崇、金蒲芬等人筹得资金,选址大东门外,兴建广东咨议局大楼。
- 8 滋议
- 滋议,读音zī yì,汉语词语,意思是重加议论。
- 9 诹议
- 诹议是汉语词语,拼音zōu yì,意思是谋议。
- 10 奏议
- 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条议是非的文字的统称。包括《文心雕龙》中的“章表”、“奏启”、“议对”这三类。据刘勰的说法,“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可见在较古的时候,章、表、奏、议四者还是有区别的,后来这种区别就逐渐消失了。章体文字久已失传,表体文字大量可见,其内容比较广泛。奏启即奏,奏是进的意思,臣下言事称奏事。《文章辨体序说》: “七国以前,皆称上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奏事的文章战国时称上书,如李斯《上秦始皇书》。汉朝称上书或上疏、奏书。疏的本义是条陈,即逐条陈说。如司马相如《上疏谏猎》、枚乘《奏书谏吴王濞》。议对即议政、对策的文章。对策,简称策。《文心雕龙·议对》篇说:“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应举时由皇帝出题目,题目写在简上,故叫策问;应举者按题陈述自己的意见,故叫对策。汉代晁错、董仲舒等都以对策著名。此外还有封事,也称封章,这是一种秘密的奏议,进奏时加以密封,以防泄漏。书说(shuì) 包括书和说。书指一般的书信,如司马迁《报任安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说一般是指游士的游说之辞。如苏代《说齐不为帝》,范雎《说秦昭王》。明 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其(袁可立)奏议剀切有当,帝心似陆,宣公至若决策,击贼蹙之远徙,则裴晋公淮蔡之断也!”
- 11 遵义会议会址
-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
- 12 遵义会议
-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 13 诌吒
- 亦作'诌咤'。刚愎﹔凶狠﹔顽劣。
- 14 诌上抑下
- 〖出处〗《北史·安同传》:“[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尝有喜怒色,忠驾爱厚,不谄上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