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议读音
奏议的意思
词语解释:
奏议
(1) 臣子向帝王上书陈述事情,议论是非
英
(2)奏章
英
引证解释
⒈ 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条议其是非,谓之奏议。
引《东观汉记·光武帝纪》:“有司奏议曰:‘追跡先代,无郊其五运之祖者。’”
唐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铭》:“﹝王仲舒﹞在礼部奏议详雅,省中伏其能。”
宋李上交《近事会元·废枢密院》:“先是桑维翰免枢机之务,以刘处让代之,奏议多不称旨。”
⒉ 文体名。古代臣下上奏帝王的各类文字的统称,包括表、奏、疏、议、上书、封事等。
引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誄尚实,诗赋欲丽。”
宋文莹《<玉壶清话>序》:“文莹收古今文章著述最多……其间神道碑、墓誌、行状、实録及奏议、碑表、野编、小説之类,倾十纪之文字,聚众学之醇郁。”
清姚鼐《<古文辞类纂>序目》:“奏议类者,盖唐虞三代圣贤陈説其君之辞…… 汉以来有表、奏、疏、议、上书、封事之异名,其实一类。”
国语词典
古代臣子因事向君王陈奏,并条列其是非,称为「奏议」。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奏议
奏议造句
- 其奏议编入本人文集者,以文集著录,不入本类。
- 奏议是我国古代大臣向皇帝上奏文书的统称,因其文体特点,成为古代社会最为常见的应用文体之一。
- 奏议在中国古代社会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辄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
- 奏议是我国古代用来向帝王上书言事、发表意见的上行文。
- 奏议是我国古代臣下上奏帝王文书的统称。
- 贵州历代撰作的史学著述,广涉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杂记稗史、政书奏议、家传谱牒等各种体裁。
- 奏议是古人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它兼具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亦可为当今公文写作和新闻报道提供借鉴。
- 古今崇论闳议,如煌煌经史,列朝名人奏议及近人经世文编,皆高文典册,治国良谟,奚俊鄙人饶舌。
- 与其它文体相比,奏议文风在后世各代总体变化不算太大,但又总在变化之中。
奏议相关词语
- 1 奏章
- 奏章是古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 宋 欧阳修 《太尉文正王公神道碑铭》:“其后公薨,史官修 真宗 实录,得内出奏章,乃知朝廷之士,多公所荐者。” 元 萨都剌 《题进士索士岩诗卷》诗:“迫宴封几事,平明出奏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头回看见京报有他的奏章,说是已经降了多少。”
- 2 奏假
- 奏假是汉语词语,拼音为zòu jiǎ,意思是向皇帝请假。
- 3 奏樂
- 奏乐,动词,拼音是zòu yuè,意思是指演奏乐曲。
- 4 奏版
- 奏版,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奏牍,写在版牍上奏章。
- 5 奏记
- 奏记,解释汉制,下官言事于上级用奏记,出处《后汉书》。例句陶谦上奏记于朱隽。
- 6 奏凯
- 基本解释:谓战胜而奏庆功之乐。泛指胜利。
- 7 奏牍
- 奏牍,拼音是zòu dú ,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书写奏章的简牍。
- 8 奏白
- 犹奏陈。《周礼·春官·内史》“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 唐 贾公彦 疏:“诸侯凡事有书,奏白於王,内史读示王。”
- 9 奏课
- 奏课为汉语词语,有两种解释,指把对官吏的考绩上报朝廷或把计簿、户籍按规定时间报送朝廷。
- 10 奏销
- 奏销,读音zòu xiāo,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清代各州县每年将钱粮征收的实数报部奏闻;上报户部注销欠缴的钱粮。
- 11 奏笺
- 奏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òu jiān ,是指汉时向州郡长官陈述意见的文书。
- 12 奏计
- 向朝廷报送计簿。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五:“ 李溥 为 江 淮 发运使,每岁奏计,则以大船载东南美货结纳当途。”
- 13 奏折
- 奏折是重要官文书之一,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它始用于清朝顺治年间,以后普遍采用,康熙年间形成固定制度。至清亡废止,历时两百余年。
- 14 奏疏
- 奏疏是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其方式一般是感恩戴德,忆苦思甜,发誓赌咒,最后言事。奏疏中可以报告工作、歌功颂德、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进谏、弹劾等等,其使用范围相当之广泛。奏疏同时也是有为之士关注社会人生、宣扬政治主张、驰骋王佐之才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