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鸾读音
仪鸾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指仪鸾殿。 2.官署名。五代梁称仪鸾院,置仪鸾院使,掌卤簿仪仗。宋称仪鸾司,属卫尉寺,掌管祀郊庙﹑出巡﹑宴会等所用帐幕。
引证解释
⒈ 指仪鸾殿。
引《唐会要·祥瑞上》:“隋煬帝好闻祥瑞,尝有野雀集於殿上……奏为鸞, 煬帝不究直虚,即以为瑞,仍名此殿为仪鸞。”
⒉ 官署名。 五代梁称仪鸾院,置仪鸾院使,掌卤簿仪仗。 宋称仪鸾司,属卫尉寺,掌管祀郊庙、出巡、宴会等所用帐幕。参阅宋高承《事物纪原·横行武列》、《宋史·职官志四》。
引《新五代史·汉臣传·聂文进》:“迁右领军大将军,入谢,召诸将军设食朝堂,仪鸞、翰林、御厨供帐饮食, 文进自如,有司不敢劾。”
宋黄庭坚《观伯时画马》诗:“仪鸞供帐饕蝨行,翰林湿薪爆竹声。”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仪鸾
仪鸾相关词语
- 1 仪正
- 仪正是汉语词汇,读音是yí zhèng,意思是仪鸾司大使的别称。
- 2 仪缀
- 威仪,外观。《大戴礼记·千乘》:“才武聪慧,治众长卒,所以为仪缀於国。”
- 3 仪尚
- 战国 时 张仪 与 靳尚 的并称。二人为 屈原 外交、政治主张的敌对者。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谋折 仪 尚 ,贞蔑 椒 兰 。”
- 4 仪饰
- 古代依照礼仪制度佩带或应用的装饰物。《世说新语·容止》“ 左太冲 绝丑” 刘孝标 注引《续文章志》:“ 思 貌丑顇,不持仪饰。”《晋书·礼志下》:“ 康帝 建元 元年,纳皇后 褚氏 ……又诏曰:‘旧制既难准,且於今而备,亦非宜。府库之储,惟当以供军国之费耳。法服仪饰粗令具,其馀兼副杂器停之。’” 郭沫若 《蒲剑集·蒲剑、龙船、鲤帜》:“ 日本 人以五月为男童节(以三月为女儿节),一家有多少男童,便挂多少鲤鱼。这不用说是 中国 的鲤鱼跳龙门的演化,但用以为端午的一种仪饰,在 中国 不知道有没有它的母家。”
- 5 仪贤堂
- yí xián táng ㄧˊ ㄒ ㄧㄢˊ ㄊㄤˊ仪贤堂(仪贤堂) 南朝 梁武帝 礼贤讲学 之处。《梁书·武帝纪 中》:“﹝ 天监 六年 九月﹞乙亥,改 阅武堂为 德阳堂 , 听讼堂 为仪贤堂 。
- 6 仪准
- 仪准是词语,拼音yí zhǔn,释义为法度标准。
- 7 仪轸
- 仪轸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í zhěn,是战国时纵横家张仪陈轸的并称。
- 8 仪驾
- 仪驾是汉语词汇,拼音为yí jià,出自《清会典图·舆卫九·仪车》。
- 9 仪锽斧
- 指用为仪仗的斧钺。
- 10 夷仪
- 夷仪作为东周邢国新迁都城,存在约24年,后废入卫国,夷仪之名沿用到周末。关于邢国迁都夷仪城遗址,自古就有争议。文献所载夷仪城有两处:一处在今邢台县西部浆水镇,一处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南。据有关文献考证,东周时期邢迁夷仪故城在今山东省聊城市西南。
- 11 彝仪
- 彝仪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í yí ,是指常礼,一定的仪式。
- 12 阴仪
- 阴仪,拼音yīn yí ,意思是指皇后 。
- 13 仪矩
- 仪矩,拼音为yí jǔ,意思是仪法规矩。
- 14 仪迹
- 仪迹是汉语词汇,拼音为yí jì,出自《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