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饰读音
仪饰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依照礼仪制度佩带或应用的装饰物。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依照礼仪制度佩带或应用的装饰物。
引《世说新语·容止》“左太冲絶丑” 刘孝标注引《续文章志》:“思貌丑顇,不持仪饰。”
《晋书·礼志下》:“康帝建元元年,纳皇后褚氏 ……又詔曰:‘旧制既难準,且於今而备,亦非宜。府库之储,惟当以供军国之费耳。法服仪饰粗令具,其餘兼副杂器停之。’”
郭沫若《蒲剑集·蒲剑、龙船、鲤帜》:“日本人以五月为男童节(以三月为女儿节),一家有多少男童,便挂多少鲤鱼。这不用说是中国的鲤鱼跳龙门的演化,但用以为端午的一种仪饰,在中国不知道有没有它的母家。”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仪饰
仪饰相关词语
- 1 仪贤堂
- yí xián táng ㄧˊ ㄒ ㄧㄢˊ ㄊㄤˊ仪贤堂(仪贤堂) 南朝 梁武帝 礼贤讲学 之处。《梁书·武帝纪 中》:“﹝ 天监 六年 九月﹞乙亥,改 阅武堂为 德阳堂 , 听讼堂 为仪贤堂 。
- 2 仪准
- 仪准是词语,拼音yí zhǔn,释义为法度标准。
- 3 仪轸
- 仪轸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í zhěn,是战国时纵横家张仪陈轸的并称。
- 4 仪驾
- 仪驾是汉语词汇,拼音为yí jià,出自《清会典图·舆卫九·仪车》。
- 5 仪锽斧
- 指用为仪仗的斧钺。
- 6 夷仪
- 夷仪作为东周邢国新迁都城,存在约24年,后废入卫国,夷仪之名沿用到周末。关于邢国迁都夷仪城遗址,自古就有争议。文献所载夷仪城有两处:一处在今邢台县西部浆水镇,一处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南。据有关文献考证,东周时期邢迁夷仪故城在今山东省聊城市西南。
- 7 彝仪
- 彝仪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í yí ,是指常礼,一定的仪式。
- 8 阴仪
- 阴仪,拼音yīn yí ,意思是指皇后 。
- 9 隐饰
- (1) 隐瞒掩饰 例 如实陈述,毫无隐饰 英 cover up
- 10 营饰
- 营饰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íng shì ,是指建筑装璜。
- 11 油饰
- 油饰是一个汉语词语,解释为用油、漆涂饰,出自《廿载繁华梦》第二七回。
- 12 由仪
- 由仪,汉语词语,读音为yóu yí,释义为《诗·小雅》逸篇名。出自《诗·小雅·由仪序》、晋 束晳 《补亡诗》之六。
- 13 仪尚
- 战国 时 张仪 与 靳尚 的并称。二人为 屈原 外交、政治主张的敌对者。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谋折 仪 尚 ,贞蔑 椒 兰 。”
- 14 仪缀
- 威仪,外观。《大戴礼记·千乘》:“才武聪慧,治众长卒,所以为仪缀於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