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贤堂读音
仪贤堂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南朝梁武帝礼贤讲学之处。
引证解释
⒈ 南朝梁武帝礼贤讲学之处。
引《梁书·武帝纪中》:“﹝天监六年九月﹞乙亥,改閲武堂为德阳堂,听讼堂为仪贤堂。”
《梁书·朱异传》:“﹝大同﹞六年, 异啟於仪贤堂,奉述高祖《老子义》,敕许之。及就讲,朝士及道俗听者千餘人,为一时之盛。”
宋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楼台门·仪贤堂》:“梁武帝谦恭待士。 大通中,有四人来,年七十餘,鶉衣躡履,行丐经年,无人知者,帝召入仪贤堂,给汤沐,解御服赐之。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旧事,了如目前。”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仪贤堂
仪贤堂相关词语
- 1 仪准
- 仪准是词语,拼音yí zhǔn,释义为法度标准。
- 2 仪轸
- 仪轸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í zhěn,是战国时纵横家张仪陈轸的并称。
- 3 仪驾
- 仪驾是汉语词汇,拼音为yí jià,出自《清会典图·舆卫九·仪车》。
- 4 仪锽斧
- 指用为仪仗的斧钺。
- 5 议堂
-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议堂犹集凤, 贞观 是元龟。”
- 6 议贤
- 议贤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ì xián,是指古刑法八议之一。
- 7 议事堂
- 议事堂又名汉议事台,是三国时刘备和诸葛亮当年议事的地方。
- 8 逸贤
- 逸贤拼音是yì xián,释义为逸有超过、散失、隐藏、丢失。
- 9 夷仪
- 夷仪作为东周邢国新迁都城,存在约24年,后废入卫国,夷仪之名沿用到周末。关于邢国迁都夷仪城遗址,自古就有争议。文献所载夷仪城有两处:一处在今邢台县西部浆水镇,一处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南。据有关文献考证,东周时期邢迁夷仪故城在今山东省聊城市西南。
- 10 彝仪
- 彝仪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í yí ,是指常礼,一定的仪式。
- 11 阴仪
- 阴仪,拼音yīn yí ,意思是指皇后 。
- 12 印堂
- 印堂在玄学中属于面相学,有名“命宫”,这是看人相的最重要的部分。从印堂的宽窄程度、色泽、颜色,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运气的好坏,祸福吉凶。印堂饱满,光明如镜是吉利之相,人逢好运此部位有光泽、带红润。运气不好时,印堂晦涩,失去光泽,印堂低陷窄小,或有伤痕黑痣,不吉利之相,必定贫寒,而且克妻。
- 13 仪饰
- 古代依照礼仪制度佩带或应用的装饰物。《世说新语·容止》“ 左太冲 绝丑” 刘孝标 注引《续文章志》:“ 思 貌丑顇,不持仪饰。”《晋书·礼志下》:“ 康帝 建元 元年,纳皇后 褚氏 ……又诏曰:‘旧制既难准,且於今而备,亦非宜。府库之储,惟当以供军国之费耳。法服仪饰粗令具,其馀兼副杂器停之。’” 郭沫若 《蒲剑集·蒲剑、龙船、鲤帜》:“ 日本 人以五月为男童节(以三月为女儿节),一家有多少男童,便挂多少鲤鱼。这不用说是 中国 的鲤鱼跳龙门的演化,但用以为端午的一种仪饰,在 中国 不知道有没有它的母家。”
- 14 仪尚
- 战国 时 张仪 与 靳尚 的并称。二人为 屈原 外交、政治主张的敌对者。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谋折 仪 尚 ,贞蔑 椒 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