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纹读音
折纹的意思
词语解释:
折纹
(1) 皱褶;褶子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皱纹。
引萧军《八月的乡村》四:“铁鹰队长看一看他微笑着,鼻子起着拱动的摺纹。”
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五章:“多变的世故在他的额门上刻下了很深的摺纹。”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折纹
折纹造句
- 理了理衣袍上的折纹,楚皓从宽大的衣袖中拿出一根发簪,面无表情道你不提,我还差点忘了,这是你失败的赌注,我取了。
- 陆逸全身的毛孔紧缩,照片的边角被他捏出折纹,耳边仿佛又听到那可怕的咿呀之声,曲调婉转而凄迷。
- 巫医把手巾叠成折纹,放在一边的盘中,然后双手合十,嘴里轻声念叨咒语。
- 他们笑了,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有折纹,有皱纹,还有螺旋纹……,就像人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石头的地方、荡漾出的那个样子。
- 在加热条件下,其可以渗入皮革获得皮革粒面折纹效果,并赋予革面舒适的、蜡感的外观。
- 我要的就是折纹,但你现在却给它熨平了。
- 在加热条件下其可以渗入皮革,获得皮革粒面折纹效果,并赋予革面舒适的蜡感外观。
- 五大盘形状怪异的面食中…留存最少的是默晓自己选择的那种——标准美观、大小相近的‘折纹’水饺!!
- 服饰中有肚兜外面穿对襟开衫和肥裤装束,交领圆领衫袍服增多,有穿斜襟短衣者,衣褶纹沟明显,常用波折纹及斜线纹,腰间束带和扎蝴蝶结,成为新的时尚。
- 废铁被‘利虎’齐齐的斜切开没有过多的折纹。
折纹相关词语
- 1 折要步
- 见“折腰步 ”。
- 2 折账
- 折账
- 3 折射线
- 折射线是指在一种媒质中沿直线进行,碰到第二种媒质时,发生折射而进入第二种媒质里的光线。
- 4 折声
- 折声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shé shēng,基本意思是放低声音。
- 5 折帛
- 南宋初﹐在和买演变为定额税的同时﹐又将夏税与和买绢帛之类折纳钱币。广西路在北宋时已将夏税麻布改纳折布钱﹐南宋时又加重税额。川峡四路有两川(成都府路﹑潼川府路)畸零绢估钱﹑四川激赏绢(后利州路与夔州路减免﹐则称两川激赏绢)﹑两川绵估钱﹑西川(成都府路)布估钱﹐则将绢﹑绵﹑麻布等折铁钱与纸币钱引输纳。在江南﹑两浙等路﹐则有东南折帛钱。最初在建炎三年(1129)﹐规定两浙路全部上供紬绢﹐每匹折钱二贯。后又按夏税﹑和买紬绢一半折钱的比例﹐推广于各路。
- 6 折漕
- 折漕亦称“漕折”。指明、清漕粮改折银两或其他实物。明代漕粮,向来纳米,称“漕米”,有时折征布匹或其他谷物以及货币。明宣德八年 (1433年),江南巡抚周忱奏定加耗米折征例,为漕粮改折之始。英宗正统元年 (1436年) 规定,可将一部分漕粮改折货币,每军以银100万两为额 (约合米麦400余万石)。孝宗弘治年间 (1488—1505) 更定折漕之制。万历 (1573—1619) 时折漕渐增,运京漕米大减。
- 7 折刀
- 折刀分长剑和腰刀两种。长剑,藏语称“巴当末”,长约1米;腰刀,藏语叫“结刺”,长度在10 厘米一40厘米之间。
- 8 折捶
- 折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é bó,南宋 初将上供、和买、夏税绸绢改为折价输钱,称为折帛。
- 9 折缝
- 相关词语
- 10 折伐
- 折伐是汉语词语,拼音shé fá,意思是拗折砍伐,毁坏。
- 11 折蹬
- 《老残游记》第十三回:“二年前,他家还是个大财主呢,去年才卖到我妈这儿来。他为自小儿没受过这折蹬,所以就种种的不讨好。”
- 12 折过
- 折过是汉语词语,拼音zhē guò,意思是代替,抵消。
- 13 折页
- 折页就是将印张按照页码顺序折叠成书刊开本尺寸的书贴,或将大幅面印张按照要求折成一定规格幅面的工作过程。折页是将印刷好的大幅面印张,按照其上所标页码的顺序和规定的幅面大小,用机器或手工折叠成书帖的工作过程,是成帖的主要工作。
- 14 折腰五斗
- 解释:折腰,弯腰。五斗,五斗米。为五斗米而弯腰。比喻忍受屈辱。亦作“折腰升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