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刀读音
折刀的意思
词语解释:
折刀
(1) 又叫“折刀儿”。能折叠嵌入刀柄内的袖珍刀具
英
(2) 藏族人用以防身或砍切物品的各种腰刀,多随身携带。又叫“藏刀”
英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折刀
折刀造句
- 我们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弓折刀尽的地步了。
- 以带锁定的折刀为例,它有直刀的耐久力,但又能让你把刀片收进刀柄里。
- 在与敌对帮派的打斗中,他挥舞着弹簧折刀一通猛刺。
- 冥冥之中的主宰者又是怎么设计着英雄折刀,美人迟暮的悲情故事,也许正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 只要我用水手折刀一割,西斯潘尼奥拉号就会被潮水冲走。
- 这集小折刀、剪刀和螺丝起子于一身。
- 刀具的机械装置对任何折刀都是必须的。
- 如果你对折刀感兴趣,检查在刀子开合的时候承受力的转轴。
- 具有主变频器、双张、折刀异常等保护指示,并能迅速停机。
- 她继续讲着……“他拿着一把袖珍折刀,折刀上嵌有长钉,那种长钉可以用来挖出夹在马蹄上的石块,我们一起刻了我名字的第一个字母。
折刀相关词语
- 1 折捶
- 折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é bó,南宋 初将上供、和买、夏税绸绢改为折价输钱,称为折帛。
- 2 折缝
- 相关词语
- 3 折伐
- 折伐是汉语词语,拼音shé fá,意思是拗折砍伐,毁坏。
- 4 折蹬
- 《老残游记》第十三回:“二年前,他家还是个大财主呢,去年才卖到我妈这儿来。他为自小儿没受过这折蹬,所以就种种的不讨好。”
- 5 折过
- 折过是汉语词语,拼音zhē guò,意思是代替,抵消。
- 6 折脚
- 折脚,读音为shé jiǎo,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称太学考试接连失败两次。
- 7 折脚铛
- 折脚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é jiǎo chēng,是指断脚锅。
- 8 折契
-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一》:“尝从 王媪 、 武负 贳酒,每饮醉,留寝其家。上尝见光怪, 负 等异之,辄折契弃券而不责。”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 整 之抚侄,食有故人。何其不能折契钟庾,而襜帷交质,人之无情,一何至此!” 清 黄宗羲 《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徐公神道碑铭》:“母党式微。公折契田庐曰:‘俾无忘太夫人之德。’”
- 9 折谋
- 折谋是汉语词汇,读音是zhémóu,指谓图谋受挫。
- 10 折绵
- 折绵是汉语词语,读音 shé mián,形容气候极寒。
- 11 折么
- 见“折莫 ”。
- 12 折莫
- 【释义】:1.亦作"折末"。亦作"折"。 2.任凭。 3.不论;不管。 4.莫非;或许。
- 13 折漕
- 折漕亦称“漕折”。指明、清漕粮改折银两或其他实物。明代漕粮,向来纳米,称“漕米”,有时折征布匹或其他谷物以及货币。明宣德八年 (1433年),江南巡抚周忱奏定加耗米折征例,为漕粮改折之始。英宗正统元年 (1436年) 规定,可将一部分漕粮改折货币,每军以银100万两为额 (约合米麦400余万石)。孝宗弘治年间 (1488—1505) 更定折漕之制。万历 (1573—1619) 时折漕渐增,运京漕米大减。
- 14 折帛
- 南宋初﹐在和买演变为定额税的同时﹐又将夏税与和买绢帛之类折纳钱币。广西路在北宋时已将夏税麻布改纳折布钱﹐南宋时又加重税额。川峡四路有两川(成都府路﹑潼川府路)畸零绢估钱﹑四川激赏绢(后利州路与夔州路减免﹐则称两川激赏绢)﹑两川绵估钱﹑西川(成都府路)布估钱﹐则将绢﹑绵﹑麻布等折铁钱与纸币钱引输纳。在江南﹑两浙等路﹐则有东南折帛钱。最初在建炎三年(1129)﹐规定两浙路全部上供紬绢﹐每匹折钱二贯。后又按夏税﹑和买紬绢一半折钱的比例﹐推广于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