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写读音
听写的意思
词语解释:
听写
(1) 语文教学方法之一,由教师发音或朗读,学生不参考其它资料,凭记忆笔录,用来训练学生听和写的能力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语文教学方法之一。由教师发音或朗读,学生笔录,用来训练学生听和写的能力。
国语词典
一边听一边写。为一种语言或音乐教学的方式。以语言教学为例,方法是选择一段文字,由教师朗读,令学生笔录。目的是练习学生的听觉与书写的能力,以测验其了解的程度。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听写
听写造句
- 不少用逆向法学习的人都反映,只要一坐下来听写,三四个小时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
- 最后,我们听写了第七十八课剩下的八个对话。
- 可是令人惊奇的是,在六周后,他们不论是不是同时要接受听写,阅读速度、理解力都一样。
- 接着,她又听写了第七十五课的新单词和几个句子。
- 字词听写我得了“优”,自己发现里面有错字,我马上把错字改过来,并告诉老师。
- 最后一个词是云烟氤氲,听写结束。
- 在昨天的听写中这个单词没有拼定对。
- 只要你肯下定决心,英语的听写能力一定可以一日千里。
- 采用汉语失写检查法详细检查其书写情况,内容包括自动书写、抄写、听写、看图书写、主动书写。
- 每天,学校不光给孩子留作业,还要给家长留作业,听写、签字、掐表、小报……一样接一样,没完没了。
听写相关词语
- 1 听觉
- 听觉器官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的对声音特性的感觉。其适宜刺激物是声波。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所激起的空气的周期性压缩和稀疏。听觉器官是耳。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听感受器是内耳蜗管里基底膜上由听觉细胞组成的科蒂氏器官。物体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的传播,经外耳、中耳和内耳的传导系统,引起耳蜗内淋巴液和基底膜纤维的振动,并由此激起听觉细胞的兴奋,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着听觉神经传到丘脑后内侧膝状体,交换神经元后进入大脑皮层听区(颞上回),产生听觉。声波有频率、振幅和波形的特性,由此决定听觉的音高(音调)、音响(音强)和音色(音质)三种不同的效应。人类听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听感觉阈限有一个很宽的动态范围。就声波的振动频率这个参数而言,人能听到的纯音为16赫到2万赫之间。对声波振幅(音强)的感觉,最低可为0分贝,最高可达到120分贝。听觉阈限的个体差异较大,受年龄、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音乐听觉比较灵敏的人,能在钢琴的两个相邻键之间分辨出20~30个中间音来。人和动物根据物体的声音及其变化,可以辨别发声物体的性质及其方向和距离等。
- 2 听取
- 听取释义:指听;听到;听从。今多用于听意见、反映、汇报等。
- 3 听课
-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上许许多多司空见惯的问题经由听课者自觉的观察,就可洞见到很多值得探索、深思的地方。听课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 4 听而不闻
- 听而不闻(tīng ér bù wén)闻:听。意思:听到了就像没听到一样。形容漠不关心,不在意。《听而不闻》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十四章。
- 5 听小骨
- 中耳里三块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的统称,作用是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通称听骨。
- 6 听天由命
- 通常意义上指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的意思。
- 7 听聪视明
- 听:听觉;聪:灵敏;视:视觉;明:清楚。 听得清,看得明。形容对事物有清楚而正确的认识。
- 8 听风是雨
- 《官场现形记》
- 9 听命由天
- 郑振铎《桂公塘》:“不,莫管我,且听命由天。”
- 10 听谗惑乱
- 形容专门听别人的挑拨
- 11 听话儿
- (1) 等候别人给以回答 英 wait for a reply
- 12 听取教诲
- 听别人(一般是师长)的教育。
- 13 听诊器
- 听诊器是内外妇儿医师最常用的诊断用具,是医师的标志,现代医学即始于听诊器的发明。听诊器自从1817年3月8日应用于临床以来,外形及传音方式有不断的改进,但其基本结构变化不大,主要由拾音部分(胸件),传导部分(胶管)及听音部分(耳件)组成。
- 14 听诊
- 听诊是用耳或听诊器来探听人体内自行发出的声音。多用于听心音、呼吸音等。常用的听诊器具有集音作用,同时还具有滤波作用。通过听诊,医护人员可根据声音的特性与变化(如声音的频率高低、强弱、间隔时间、杂音等)来诊断相关脏器有无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