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临读音
监临的意思
词语解释:
监督。
负有监察临视责任的官吏。
指科举制度中乡试的监考官。
引证解释
⒈ 监督。
引《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楚王也。”
唐赵璘《因话录·徵》:“至于藩镇,经管内支郡,则俱是古南面诸侯,但以使职监临,如臺省之官,至外地耳。”
《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张郃被迫,必投西蜀 ;今可遣将助之,就如监临,使不生外心。”
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八五回:“祖宗监临,臣实不惧。用是披肝胆,冒斧鑕,痛哭直陈,不胜迫切待命之至!”
⒉ 负有监察临视责任的官吏。
引唐薛能《监郡犍为将归使府登楼寓题》诗:“几日监临向蜀春,错抛歌酒强忧人。”
《旧唐书·杨炎传》:“宰臣於庶官,比之监临,官市贾有羡利,计其利以乞取论罪,当夺官。”
《宋史·王化基传》:“臣任扬州时,朝廷添置监临、使臣等职,实逾本州官数。”
⒊ 指科举制度中乡试的监考官。
引《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先年有一位老先生,儿子已做了大位,他还要科举。后来点名,监临不肯收他。”
《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那位监临大人,便把他的硃卷捧在手裡,吟哦他那首排律的诗句。”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主考和监临説话,开了门,一个坐在门里,一个坐在门外。”
国语词典
监察临视。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监临
监临相关词语
- 1 监总
- 监督统管。《宋史·曾巩传》:“帝以三朝、两朝国史各自为书,将合而为一,加巩史馆修撰,专典之,不以大臣监总。”
- 2 监护人
- 监护人,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护职责的人。包括:(1)法定监护人,(2)指定监护人,(3)遗嘱监护人,(4)委托监护人。上述监护人又可分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监护人应具有监护能力,符合法定资格,并克尽监护职责,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与监护职责相适应,监护人主要具有以下权利:(1)有权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2)有权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3)有权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并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4)有权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5)有权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监护人依法行使监护权利,任何组织或个人均无权干涉。
- 3 监兵
- 监兵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西方之神。在四象人格化之后对其中白虎的称谓。四象(或作四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星,也称四神、四灵。春秋易传的天文阴阳学说中,是指四季天然气象,分别称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中国传统方位是以南方在上方,和现代以北方在上方不同,所以描述四象方位,又会说左青龙(东)、右白虎(西)、前朱雀(南)、后玄武(北)来表示,并与五行学在方位(东木西金,北水南火)上相呼应。四象的概念在古代的日本和朝鲜极度受重视,这些国家常以四圣、四圣兽称之。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来受到日本流行文化的影响,而开始习惯这种说法,但事实上中国历来对此四象并没有四圣的说法,一般所指的四圣乃伏羲、文王、周公和孔子等四个圣人。四象也指风、雨、雷、电,四种自然天候气象。
- 4 监事
- 在中国,由监事组成的监督机构称为监事会,是公司必备的法定的监督机关。监事通常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且不得兼任董事或经理。
- 5 监守
- 2、指监督看守的人。
- 6 监酒
- 监酒,读音jiān jiǔ,汉语词语,意为监督造酒的官吏或指酒宴上临时监察礼仪的官员。
- 7 监国
- 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例如太子)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 8 监造
- 监造,拼音jiān zào ,指监督制造。
- 9 监统
- 监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iān tǒng,是指监督统理。
- 10 监州
- 监州是中国古代的地名,拼音是jiān zhōu,监州的意思是监察州县。最早出自唐薛能的《荔枝诗》。
- 11 监学
- 监学,读音jiān xué,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清末在中等以上学堂设立的学官。也称学监。
- 12 监本
- 各朝国子监所刻印书籍统称“监本”,是版本类形,官刻本的一种,也是官刻本的代表。
- 13 监禁
- 监禁,解释监押犯人,禁止其行动自由。出自《水浒传》第三十回:“牢子将过长枷,把 武松 枷了,押下死囚牢里监禁了。”《红楼梦》第八六回:“吩咐画供,将 薛蟠 监禁候详。”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二篇五:“虽然只有三学期,但就好像受了三十年的监禁。”
- 14 监河侯
- 监河侯,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 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 鱼之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