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数读音
礼数的意思
词语解释:
礼数
(1) 口∶礼节;礼貌的等级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按名位而分的礼仪等级制度。亦指官阶品级。
引《左传·庄公十八年》:“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晋葛洪《抱朴子·讥惑》:“制礼数以异等威之品。”
唐韩愈《桃源图》诗:“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罇俎异。”
宋苏轼《过巴东县不泊闻颇有莱公遗迹》诗:“江山养豪杰,礼数困英雄。”
⒉ 犹礼节。
引唐杜甫《哭韦大夫之晋》诗:“丈人叨礼数,文律早周旋。”
仇兆鳌注:“礼数、周旋,相契之情。”
宋朱熹《与魏元履书》:“一请犹是礼数;若又再请,则无谓矣。”
元睢景臣《哨遍·汉高祖还乡》套曲:“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
《水浒传》第四回:“小弟智深乃是愚卤直人,早晚礼数不到,言语冒瀆,误犯清规,万望覷赵某薄面,恕免,恕免。”
《红楼梦》第十三回:“惟恐各誥命来往亏了礼数,怕人笑话。”
叶圣陶《倪焕之》二一:“这才彼此握手;握得那样热烈,那样牢固,不像是相见的礼数,简直是两个心灵的互相融合的印证。”
国语词典
按官阶品级而分的礼仪制度。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礼数
礼数造句
- 这些女弟子都没有在江湖上走动过,所以灵虚师太按照熊储的要求,介绍锁喉剑八郎的时候,她们都显得一片茫然,不过在口头上虚应故事,总算不失礼数。
- 我西海素与世外无交,但凡有朋友来,必是赤诚相待,从未少了礼数。
- 小千巴不得她不要见外,这两母女真的执意要行大礼,他还真不知怎么才好,小千他们的年纪不大,是以对两人的礼数不大习惯。
- 既将礼数做到,却又没有过分的卑躬屈膝,显得不卑不亢。
- 问候不是礼数,情意就得呵护,虚情休得祝福,快乐欢欣鼓舞,放松不是虚度,闲暇难得舒服,幸福紧紧搂住,好运数不胜数,周末春风来度,要你快乐如故!
- 匈奴人野蛮未化、不知礼数,母后不必因为他们沐猴而冠生气,朕明日打发个宫女封为公主,嫁给冒顿单于便是。
- 皇甫羲和这番话旨在点醒星彩,告诉她谁才是圣盟真正的主子,虽然大司命功高盖世,但也不能僭越礼数,更不该出言顶撞于他。
- 初入洞房并非夫妻二人,冰人也在,负责教导最后的礼数,以一当年青瓠一分为二,青瓠极苦,倒酒之后味道更苦,互换青瓠之后夫妻对饮,名为合卺,寓意同甘共苦。
- 张公子何言一个走字,难道是在下招待不周,或者是下人礼数有缺,惹恼了张公子?
- 你们都是老熟人了,义慈王和太子都不要拘于礼数,来喝。
礼数相关词语
- 1 礼闱
- 释义:1、汉代尚书省在建礼门内。2.指古代科举考试之会试,因其为礼部主办,故称礼闱。
- 2 礼堂
- 礼堂,指举行典礼或集会的厅堂。
- 3 礼品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秋国庆期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近三年中通报了989起案例。 其中,数量排名第二位的是违规收送礼品礼金,181起。
- 4 礼宾
- 礼宾,读音lǐ bīn,汉语词语。指按一定的礼仪接待宾客。
- 5 礼仪之邦
- 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自古来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义之邦”。典籍依据:《诗》序:“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礼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 6 礼容
-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 7 礼部
- 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务;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
- 8 礼顺人情
- 指礼是顺乎人之常情,人与人共处必须遵守的规范。
- 9 礼记
-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 10 礼鼠
- 礼鼠,出自韩愈的《韩昌黎集》,又称拱鼠,地松鼠、大眼贼、蒙古黄鼠。由于作揖就从拱鼠的恭敬而来,韩愈说“礼鼠拱而立”,由此拱鼠成为了礼制象征。
- 11 礼射
- 礼射,顾名思义,带有传统礼仪文化的射箭技艺。是在起源于商周时期射礼基础上,用于外修自身体魄、内修品格精神的练习射箭技艺的一种方式。射者在开弓射箭过程中,每个步骤张弛有度,礼仪严谨,行为规范。通过长期的练习,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讲究谦和、礼让、庄重,提倡“发而不中、反求诸己”,注重人的道德自省。
- 12 礼器
- 礼器是古代中国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礼器是在原始社会晚期随着氏族贵族的出现而产生的 。如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龙山文化大墓中,出土有彩绘龙盘及鼍鼓,在良渚文化的一些大墓中,出土有玉琮、玉璧等。进入商周社会后,礼器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礼治”的象征,用以调节王权内部的秩序,从而维护社会稳定。这时的礼器包括玉器、青铜器及服饰。玉礼器有璧、琮、圭、璋等。青铜礼器种类数量众多,工艺精美,最为重要,种类有食器(如煮肉盛肉的鼎、盛饭的簋)、酒器(如饮酒器爵,盛酒器尊、壶)、水器(如盥洗器盘、匜)、乐器(如钟、铙)和杂器(罐、箕形器、方形器)。进入秦汉社会后期,社会混乱,礼崩乐坏,礼仪文明难以为继,从而使青铜礼器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 13 礼贤下士
- 礼贤下士是一个成语,读音是lǐ xián xià shì,意思是指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属于褒义词。
- 14 礼崩乐坏
- 原为孔夫子感叹西周森严等级的分邦建国制度遭受诸侯征战日渐崩坏而引起的社会秩序混乱,现可释义为伦理道德文化的日渐散失导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