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衣读音
牛衣的意思
词语解释:
牛衣
(1) 用麻或草织的给牛保暖的护被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供牛御寒用的披盖物。如蓑衣之类。
引《汉书·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
颜师古注:“牛衣,编乱麻为之,即今俗呼为龙具者。”
《晋书·刘寔传》:“寔少贫苦,卖牛衣以自给。”
宋程大昌《演繁露·牛衣》:“牛衣者,编草使暖,以被牛体,盖蓑衣之类也。”
⒉ 喻贫寒。亦指贫寒之士。参见“牛衣对泣”。
引唐袁朗《和洗椽登城南坂望京邑》:“狐白登廊庙,牛衣出草莱。詎知韩长孺,无復重然灰。”
明陈汝元《金莲记·饭鱼》:“额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清姚鼐《柬王禹卿病中》诗:“妻子牛衣色尚欣,邑人狗监文谁诵。”
国语词典
牛只御寒遮雨的覆盖物。用麻草编成,如蓑衣之类。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牛衣造句
- 一生不作牛衣泣,万事从渠马耳风。
- 然而,即使牛衣岁月,牛有牛的气质、情趣、境界。
- 想起过去那段牛衣对泣的贫困日子,夫妻俩不禁掉下泪来。
- 在贫富不均的社会中,有钱人花天酒地,一掷千金,穷苦人家却是吞菜咽糠,牛衣对泣。
- 由于多年来的疾病缠身,这对老夫妻已经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他们的生活已到了牛衣对泣的地步。
- 凭着坚苦卓绝的精神,那对夫妻得以从牛衣对泣的日子挥脱而出,如今已是富甲一方。
- 虽然身处困境,夫妻总应携手共度难关,徒作牛衣对泣,有何用呢?
- 在那段最艰困的时期里,他们不是牛衣对泣,便是相互怨对。
牛衣相关词语
- 1 牛衣岁月
- 解释:指贫困的生活。
- 2 牛继马后
- “牛继马后”,一般是指司马睿为牛氏之子,牛氏代司马氏继承帝位。历史文献对“牛继马后”有多记载。除了《宋书》、《魏书》、《晋书》和《旧唐书》,《鹤林玉露》、《容斋随笔》、《宾退录》等书也有相关描述。这一典故也引发了许多争议。
- 3 牛马襟裾
- 牛马襟裾是一个汉语词汇,是指衣冠禽兽,出自元代石德玉的《秋胡戏妻》。
- 4 牛闺
- 即牛女。 唐 许敬宗 《奉和七夕宴悬圃应制》之一:“牛闺临浅汉,鸾驷涉秋河。两怀萦别绪,一宿庆停梭。”参见“ 牛女 ”。
- 5 牛犊
- 牛犊,小牛。又称牛犊子。
- 6 牛耳
- 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周礼.夏官.戎右》:"赞牛耳,桃茢。"郑玄注:"尸盟者割牛耳取血助为之,及血在敦中,以桃茢沸之又助之也。"后用以指在某方面居于领袖地位的人。
- 7 牛头不对马嘴
- 牛头不对马嘴,是成语,喻做事太不合逻辑。
- 8 牛鬼蛇神
- 牛鬼蛇神原是佛教用语,说的是阴间鬼卒、神人等,后成为固定成语,比喻邪恶丑陋之物。在文化大革命中,牛鬼蛇神成了所被打倒、“横扫”的群体的统称。
- 9 牛角书生
- 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新唐书·李密传》
- 10 牛头马面
- 牛头马面之说在中国民间流传,后被道教吸收,并充当了阎罗王及判官的下属。在佛寺很少见到牛头马面,反而常见于属于道教的城隍庙、东岳庙、阎王庙等。
- 11 牛仔
- 牛仔布的生产起源于美国,。李维·施特劳斯原是德国犹太人。第一件牛仔服诞生于19世纪中叶,19世纪90年代才在美国投入大批量生产。当时,美国人为牛仔服在美国诞生而感到莫大的自豪和骄傲,1975年美国庆祝建国200周年时,在华盛顿国家博物馆还曾经展出了一条所谓的“李维”式牛仔裤,吸引了在场人的诸多眼球。牛仔服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开始在我国流行,而牛仔布始终伴随着牛仔服装的发展而发展,倘若追溯牛仔布的发展历史,也应该有上百年了,牛仔布经历了百年风雨的洗礼后,长盛不衰,且市场越来越大,因为牛仔面料与服装老少皆宜穿著,有很强的通用性,它将长期成为国内外服装消费者所青睐的时装之一。可以说,当牛仔服装在中国兴起之时,中国的千千万万消费者就“春夏秋冬”都割舍不下对她的眷恋之情。
- 12 牛黄狗宝
- 牛黄为牛胆中的结石。狗宝为脏器中的结石,“黄”,原是指它的色泽,但以后逐渐演变成结石的代称。《格物粗谈·兽类》云:“牛有黄在胆。
- 13 牛蒡
- 主要分布于中国、西欧、克什米尔地区、欧洲等地。中国牛蒡的种植主要产地分布于江苏省和山东省,江苏省的徐州丰县、沛县,山东省的苍山种植历史悠久,面积规模较大。
- 14 牛旁
- “ 牛头阿旁 ”的省称。 清 黄遵宪 《寄女》诗:“牛旁侍 阎罗 ,黄金狞四目。云欲取屠人,横叉入地狱。”参见“ 牛头阿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