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惟读音
伏惟的意思
词语解释:
伏惟
(1) 表示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伏维”。
⒉ 下对上的敬词。多用于奏疏或信函。谓念及,想到。
引汉扬雄《剧秦美新》:“臣伏惟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为天下主。”
晋李密《陈情事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⒊ 表示希望,原望。
引唐韩愈《贺皇帝即位表》:“臣闻昔者尧、舜以吁嗟,君臣相戒,以致至治……伏惟皇帝陛下仪而象之,以永多福。”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伏维陛下详思而择其中,幸甚!”
《花月痕》第十四回:“万里长途,伏维自爱。”
国语词典
俯身思想。是下对上的谦敬之词,多用于奏章、书信。
词语翻译
英语
法语
网络解释
伏惟
伏惟造句
- 苦药利病,苦言利行,伏惟居安思危,日慎一日。
- 伏惟陛下日角龙颜,膺乐推之运,参天贰地,居揖让之期,亿兆宅心。
- 伏惟陛下躬唐虞之德,存道颐神,逍遥物外,宫居之名,当协叡旨。
- 披肝沥胆,笔楮难穷,瞻拜有期,伏惟照鉴。
- “闻君欠安,其症凶险,诚惶诚恐,顿首顿首……逝者已矣,於乎哀哉,伏惟尚飨。
- 景仰前徽之忱,崇德报功之章,虔申昭告,伏惟尚飨。
- 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啕,若丧考妣。
- 伏惟皇帝陛下鉴往古用师之难,采列圣迁善之美,恩加区宇,信及豚鱼,则臣等不胜恳愿。
- 谨禀我祖,伏惟尚飨!作者的架势。
- 伏惟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陛下,合日月照临之明,禀乾元利贞之德,崇正若指南,受谏如转规,是必发精金之刃,断可疑之网。
伏惟相关词语
- 1 伏案
- 一般为伏案工作、伏案写作。作为趴在桌上的简洁的表达方式。
- 2 伏羲
- 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 3 伏笔
- 伏笔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ú bǐ,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
- 4 伏法
- 指罪犯被执行死刑。往往有许多人误认为是罪犯服刑的意思,其实这是错误的。罪犯认罪,依法受刑,服从法院的判决是服法,应注意区分。
- 5 伏枥
- 释义:1、马伏在槽上。指受人驯养。2、喻指养育。3、指蓄养在厩中的马匹。4、为壮志未酬,蛰居待时的典故。
- 6 伏维
- (1) 表示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 例 伏维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英 lie prostrate on the ground
- 7 伏犀
- 指人前额至发际骨骼隆起。旧时迷信者以为显贵之相。《后汉书·李固传》“ 固 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 唐 李贤 注:“匿犀,伏犀也。谓骨当额上入发际隐起也。”《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 马侍御 伏犀贯脑,兼有玉枕,又背如负物,当贵不可言。”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此子顶圆眼秀,人中端正,山根直接印堂,合伏犀贯顶法,宜令读书。”
- 8 伏腊
- 伏腊,汉语词语,读音是fú là, 亦作“ 伏臈 ”,一指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一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也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 9 伏尔加河纤夫
- 油画。俄国列宾作于1870-1873年。描绘一队衣着破烂、疲惫不堪的纤夫拉着货船,以沉重的步子,缓缓地行进在伏尔加河畔的沙滩上。画中人物形象各异,气质、性格和生活阅历迥然不同,画家以写实手法赋予他们生命的活力,从而使作品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
- 10 伏尸
- (5)僵尸的一种。《子不语》把僵尸分成八个品种: 紫僵、白僵、绿僵、毛僵、飞僵、游尸、伏尸、不化骨。
- 11 伏羲氏
-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 12 伏辰
- 本谓星宿隐伏在日月交会处,亦以指隐伏的星辰。《左传·僖公五年》:“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 孔颖达 疏:“日月聚会为辰,星宿不见为伏……丙日将旦之时,龙尾之星伏在合辰之下。” 汉 应瑒 《正情赋》:“愍伏辰之方逝,哀吾愿之多违。”
- 13 凫伏
- 14 匐伏
- 匐伏是汉语词汇,拼音fú fú,出自《平山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