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读音
伏羲的意思
词语解释:
伏羲
(1) (2852—2738 B.C.)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古帝,即太昊。《白虎通考》:“三皇者,何谓也?伏羲、神农、燧人也”。按:伏羲,亦作“伏戏”、“皇羲”、“宓牺”、“包牺”。风姓。有胜德。始画八封;造书契;教民佃、渔、畜牧。都陈。相传在位115年,传十五世,凡千二百六十载
英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 风姓。相传其始画八卦,又教民渔猎,取牺牲以供庖厨,因称庖牺。亦作“伏戏”、“伏牺”。
引《庄子·缮性》:“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
《庄子·大宗师》:“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
汉扬雄《法言·问道》:“鸿荒之世,圣人恶之,是以法始乎伏牺而成乎尧。”
晋王嘉《拾遗记·春皇庖牺》:“庖者包也,言包含万象;以牺牲登荐于百神,民服其圣,故曰庖牺,亦曰伏羲。”
《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 贾公彦疏引《孝经纬》:“伏牺之乐曰《立基》。”
唐杨炯《少室山姨庙碑》:“伏羲画卦,唯观鸟兽之文。”
清夏燮《中西纪事·猾夏之渐》:“兹著书显言:东西万国及我伏戏与中国之初人尽是邪教子孙,其辱我天下之人。”
国语词典
古代一位皇帝。教民佃渔畜牧,始画八卦,造书契。《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粤有生民,伏羲始君。」也作「庖羲」、「庖牺」、「伏羲氏」、「伏牺」、「伏牺氏」、「宓羲」、「宓戏」、「羲皇」。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法语
网络解释
伏羲 (中华上古人文祖神)
伏羲造句
- 喔——好棒,咦——,你说什么,哦——,不行,当然不行,这可是人家伏羲神卦算出来的开启龙脉的最佳时间,你竟然敢怀疑伏羲族人的卜卦能力。
- 伏羲台是伏羲氏的生息之地,他曾于此继天立极,通德类情,开天明道。
- 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有“伏羲鳞身,女娲蛇躯”。
- 各位哥哥,以前伏羲妖圣曾推算如果我们没有修炼到能自如收放太阳真火就处汤谷,定然会有奇祸。
- 伏羲是上古时候的圣贤帝王,但就算圣贤到伏羲的程度,治理国家也必须依赖贤臣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然后得天下大治,这是帝王欲使天下臻于大治的不二法门。
- 但是在汉朝人的神仙世界里,有两对神是最重要的西王母东王公,伏羲女娲。
- 东方天帝伏羲,又号疱庖羲氏,是中国古代最富传奇色彩的神人之国华胥国,那里的人没有欲望,一切顺利自然的生活着,人人长寿,生活美满。
- 这伏羲八卦盘果然奥妙无穷,骨戒三十六天的秘密,也的确都隐藏在这一个掌大铜盘之中。
- 伏羲继天立极、一画开天,演八卦、造书契、结网罟、取火种、定历度、制娶嫁、创瑟乐,开创了华夏文明,创造了以“先天易学”为核心的伏羲文化。
- 八卦传说起源于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
伏羲相关词语
- 1 伏笔
- 伏笔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ú bǐ,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
- 2 伏法
- 指罪犯被执行死刑。往往有许多人误认为是罪犯服刑的意思,其实这是错误的。罪犯认罪,依法受刑,服从法院的判决是服法,应注意区分。
- 3 伏枥
- 释义:1、马伏在槽上。指受人驯养。2、喻指养育。3、指蓄养在厩中的马匹。4、为壮志未酬,蛰居待时的典故。
- 4 伏维
- (1) 表示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 例 伏维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英 lie prostrate on the ground
- 5 伏犀
- 指人前额至发际骨骼隆起。旧时迷信者以为显贵之相。《后汉书·李固传》“ 固 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 唐 李贤 注:“匿犀,伏犀也。谓骨当额上入发际隐起也。”《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 马侍御 伏犀贯脑,兼有玉枕,又背如负物,当贵不可言。”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此子顶圆眼秀,人中端正,山根直接印堂,合伏犀贯顶法,宜令读书。”
- 6 伏腊
- 伏腊,汉语词语,读音是fú là, 亦作“ 伏臈 ”,一指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一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也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 7 伏尔加河纤夫
- 油画。俄国列宾作于1870-1873年。描绘一队衣着破烂、疲惫不堪的纤夫拉着货船,以沉重的步子,缓缓地行进在伏尔加河畔的沙滩上。画中人物形象各异,气质、性格和生活阅历迥然不同,画家以写实手法赋予他们生命的活力,从而使作品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
- 8 伏尸
- (5)僵尸的一种。《子不语》把僵尸分成八个品种: 紫僵、白僵、绿僵、毛僵、飞僵、游尸、伏尸、不化骨。
- 9 伏羲氏
-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 10 伏辰
- 本谓星宿隐伏在日月交会处,亦以指隐伏的星辰。《左传·僖公五年》:“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 孔颖达 疏:“日月聚会为辰,星宿不见为伏……丙日将旦之时,龙尾之星伏在合辰之下。” 汉 应瑒 《正情赋》:“愍伏辰之方逝,哀吾愿之多违。”
- 11 伏线
- 前文为后文预先埋下的线索或暗示,类似伏笔.林纾 《序》:“然每听述者叙传中事,往往於伏线接笋、变调过脉处,大类吾古文家”.
- 12 伏龙凤雏
-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
- 13 伏案
- 一般为伏案工作、伏案写作。作为趴在桌上的简洁的表达方式。
- 14 伏惟
- 释义: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