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官读音
黜官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减省官吏。 2.贬降官职。 3.罢免官职。
引证解释
⒈ 减省官吏。
引《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九月, 郑公孙黑肱有疾,归邑于公。召室老宗人,立段,而使黜官薄祭。”
杜预注:“黜官,无多受职。”
杨伯峻注引沉钦韩补:“黜官者,减省其家臣。”
⒉ 贬降官职。
引《北史·魏咸阳王禧传》:“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元和初,以前大理评事言得失黜官,再转而为丞兹邑。”
⒊ 罢免官职。
引唐元结《别何员外》诗:“黜官二十年,未曾暂崎嶇。终不病贫贱,寥寥无所拘。忽然逢知己,数月领官符。”
清吴敏树《太常徐先生传》:“其后库大狱兴,先后管库者,以库丁贿通姦伏法,或以失察黜官,而先生无预也。”
国语词典
贬降官位。
如:「韩愈因谏迎佛骨而被黜官,远贬潮州。」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黜官
黜官相关词语
- 1 黜除
- 黜除,拼音是chù chú,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贬斥;除名。
- 2 黜辱
- 贬斥受辱;贬斥侮辱。《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战战兢兢,常惧黜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让镇南徐州刺史启》:“臣乏素能,或所不任,况在忧年,必取黜辱。”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一章:“不可触犯人家的宗教,只有异教徒是不妨黜辱的。”
- 3 黜幽
- 宋 王禹偁 《谢加上柱国表》:“伏念臣因缘薄技,遭遇昌辰, 承明 四入於直庐,才非润色, 淮 甸三移於郡印,政昧循良,方俟黜幽,敢期受宠。” 明 张居正 《考满辞加恩疏》:“兹当课绩,方俟黜幽,岂意圣慈,更加隆施。”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今察典欲黜幽, 宾尹 不黜,谁当黜者?”
- 4 黜远
- 黜远,读作chù yuǎn,汉语词语,是指斥逐,疏远。
- 5 黜位削地
- 贬降爵位,削减封地。
- 6 黜昏启圣
-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黜名
- 犹除名。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学使案临,以劣行黜名。”
- 8 黜殡
- 黜殡,读作chù bìn,汉语词语,是指在内室殡敛,不居正堂。
- 9 黜兵
- 黜兵,读作chù bīng,汉语词语,是指罢兵。
- 10 黜斥
- chù chì
- 11 黜黑
-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七段:“天阴的很浓,门外黜黑黜黑。”
- 12 黜华
- 黜华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ù huá,指革除浮华。
- 13 黜革
- 黜革,意思是罢免;革除。出处为《明律·名例·无官犯罪》。
- 14 黜弃
- 黜弃,是汉语词汇,拼音是chù qì,释义为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