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读音
砚台的意思
词语解释:
砚台
(1) 同“砚
英
(2) ”
引证解释
⒈ 磨墨的文具。
引唐皮日休张贲等《药名联句》:“鸓鼠啼书户,蜗牛上砚臺。”
砚,一本作“研”。 元姚燧《阳春曲》:“墨磨北海乌龙角,笔蘸南山紫兔毫,花笺铺展砚臺高。”
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因是于行囊之外,转得吾父所遗图书、砚臺、笔筒数件。”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你老人家是想当陪房丫头一块嫁过去,好成天给人家端砚台拿纸啊,还是给人家铺床迭被到了晚上当姨老爷啊?”
国语词典
磨墨的用具。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砚台
砚台造句
- 清宁暴怒,抄起炕几上的砚台狠狠的甩向了徐嬷嬷。
- 南宋歙石海棠形算筹刷丝砚是方肖鸣最喜欢的砚台之一,歙石石材珍贵,砚面呈海棠形,立面弧线下收,底部内挖成海棠形足。
- 这一天上午,我刚磨好一砚台的浓墨,放下墨棒,想休息一下。
- 米芾有在收藏砚台,其中有一个紫金砚曾被苏东坡借,但是东坡因为也太喜欢了,所以就不还了,还跟儿子说要用这个砚来陪葬。
- 一旁有方砚台,造型古朴,上面雕刻着孩童、长者、老树、陋屋。
- 这块石头是“砚”,叫做砚石或砚台。
- 原来,薛素素用过一方砚台,那方小才盈握的袖珍砚台,莹润光洁,宛如翠玉,砚面随物赋形,被雕为长圆果子形,配两片叶子。
- 碧绿色的笔架,悬挂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毛笔,硬毫、软毫、兼毫,各种类型,灰褐色的砚台上,早已磨好了细腻的香墨,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沁人心脾。
- 琢磨,是痛的,我是一块棱棱角角的方砚台,一块好砚,在于它石质的坚美和它润磨出来的墨香,而不是被磨成一个圆球,任人把玩。
- 石室两边又看了看,发现了一个石柜,上面放着一个砚台和笔墨,不过都已损坏,一旁放着一张兽皮,里面包着一本书,蒋毅打开一看。
砚台相关词语
- 1 砚山
- 砚山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总面积3888平方千米,2014年全县年末总人口为48.7万人。砚山县因县城附近“山势颇秀,其形如砚”而得名,其境内居住着汉、壮、彝、苗、回、瑶等十余种民族,属于国家级的贫困县。
- 2 砚水
- 砚水,读音为yàn shuǐ,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砚池中用以磨墨的水。
- 3 砚池
- 砚池,谓凹形砚。也指砚端低洼储水处。砚洗净以后,还须用清水保养,以养砚石之莹润。保养施水的方法是:砚池应每日换清水,不可令干;磨墨处不能有水,以防久浸不发墨。
- 4 砚海
- 砚海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yàn hǎi,基本意思是砚台。
- 5 砚农
- 1.指从事文书工作的人。
- 6 砚子冢
- 砚子冢是指春秋 时 晋 赵简子 的坟,形如砚,故名。
- 7 砚席
- 砚席是指砚台与坐席。借指学习。借指读书写作或执教之处。
- 8 砚滴
-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房器物,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最迟在东晋时期,就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水盂,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流过量,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这就是砚滴。砚滴也称水滴、水注、书滴、蟾注等。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
- 9 砚耕
- 清 周亮工 《哭陈磐生》诗之四:“砚耕多秀业,锦字重 三吴 。” 清 钮琇 《觚賸·睐娘》:“生以不给家食,为砚耕之谋。”
- 10 砚格
- 砚格,拼音是yàn gé,是汉语词汇,解释为用以放置砚台的木格。
- 11 砚北
- 砚北(yàn běi),汉语词语,谓几案面南,人坐砚北。指从事著作。
- 12 砚瓦
- 古代殿瓦又名“瓦砚”。汉魏未央官铜雀台等诸殿瓦,瓦身如半个,面至背厚一寸弱,背平可研墨,唐宋以来,去其身以为砚,俗呼“瓦头砚”。砚,也作“研”。唐贯休《禅月集·砚瓦诗》:“应念研磨苦,无为瓦砾看。”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砚谱》、《百宝总珍集·瓦砚》、明曹昭《格古要论·汉末未央宫瓦砚记》。有地名称砚瓦。有地质名词砚瓦山组。
- 13 砚屏
- 砚屏,文房四宝衍生品。一种跟枕屏非常类似的屏。风,叫“砚屏”,只是尺寸比较小。砚屏是搁在桌子上使用的。古人过去研墨写字,墨得自己磨。
- 14 砚田
- 砚台。文人恃文墨为生,故谓砚为“砚田”。清蒋超伯《南漘楛语·砚》:“近得一砚,上有(伊秉绶)先生铭云:‘惟砚作田,咸歌乐岁。墨稼有秋,笔耕无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