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池读音
砚池的意思
词语解释:
砚池
(1) 凹形砚
英
(2) 砚台中集储水的坑
英
引证解释
⒈ 凹形的砚。亦指砚端贮水处。
引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东坡开砚匣,看了砚池,是一方緑色端砚,甚有神采。”
清王端履《绝句》:“风雪连朝睡起迟,砚池冰满罢吟诗。”
丁玲《母亲》三:“从屉子里拿出那本大帖来。砚池里装得有昨夜磨好的墨汁,于是她聚精会神的临着。”
⒉ 洗砚的水池。
引清俞樾《茶香室三钞·王逸少砚池异迹》:“山阴兰亭,有逸少砚池。朝廷每有颁詔礼,则池水尽黑,可以染緇。”
国语词典
砚台当中低洼的地方。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砚池
砚池造句
- 悲肠裂碎砚池水鹤声犹带月光寒何来噩耗父竟云亡。
- 近日,惠钧花鸟作品展在位于洗砚池路东段文心阁展馆内举行。
- 水注,文房用品,用以砚池滴水,故又称砚滴。
-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或劲键或婉转,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矫健勇猛的壮士,或如春风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风入关深沉冷峻。
- 眼前的湖叫做砚池,因为它的形状像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中的砚台。
- 孙小姐那手书法也是藏园体,只是下笔顾眄,盈盈自若,跟她的姿容一样秀媚:长髮是乌墨,明眸是砚池,一脸胭脂晕是端溪佳石的韵致。
- 从办公大楼前广场区可由中轴线旗台进入国砚池展区。
- 园中最抢眼的墨迹,自然是洗砚池旁边的御碑亭。
- 有个传说,说的是从前光孝寺后有个赵二世祖,其好玩古董,在园中洗砚池中捞起一块平平无奇的石板,以为贱物,卖与一外国商人。
- 上方有一方型大砚台,足有一尺见方,砚池里已有磨好的浓汁,一支磨去四分之一的胳膊粗的上等好墨,搁在砚角上。
砚池相关词语
- 1 砚海
- 砚海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yàn hǎi,基本意思是砚台。
- 2 砚农
- 1.指从事文书工作的人。
- 3 砚子冢
- 砚子冢是指春秋 时 晋 赵简子 的坟,形如砚,故名。
- 4 砚席
- 砚席是指砚台与坐席。借指学习。借指读书写作或执教之处。
- 5 砚滴
-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房器物,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最迟在东晋时期,就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水盂,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流过量,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这就是砚滴。砚滴也称水滴、水注、书滴、蟾注等。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
- 6 砚耕
- 清 周亮工 《哭陈磐生》诗之四:“砚耕多秀业,锦字重 三吴 。” 清 钮琇 《觚賸·睐娘》:“生以不给家食,为砚耕之谋。”
- 7 砚格
- 砚格,拼音是yàn gé,是汉语词汇,解释为用以放置砚台的木格。
- 8 砚北
- 砚北(yàn běi),汉语词语,谓几案面南,人坐砚北。指从事著作。
- 9 砚瓦
- 古代殿瓦又名“瓦砚”。汉魏未央官铜雀台等诸殿瓦,瓦身如半个,面至背厚一寸弱,背平可研墨,唐宋以来,去其身以为砚,俗呼“瓦头砚”。砚,也作“研”。唐贯休《禅月集·砚瓦诗》:“应念研磨苦,无为瓦砾看。”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砚谱》、《百宝总珍集·瓦砚》、明曹昭《格古要论·汉末未央宫瓦砚记》。有地名称砚瓦。有地质名词砚瓦山组。
- 10 砚璞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金龙砚》:“余友 何持之 ……为余言其亲 党氏 ,有先为 端州 者,得二岩石砚璞,藏之再世矣。
- 11 砚石
- 好砚须好石,加上精工制作,便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对砚的欣赏除欣赏砚石本身外,更多地集中在制作上。石美,形更要美,再配以雕刻、镌画、铭文、钤印和命名等手法使之成为和谐完美的一体,方可称得上美砚。
- 12 砚草
- 砚草,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撰拟草稿。
- 13 砚水
- 砚水,读音为yàn shuǐ,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砚池中用以磨墨的水。
- 14 砚山
- 砚山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总面积3888平方千米,2014年全县年末总人口为48.7万人。砚山县因县城附近“山势颇秀,其形如砚”而得名,其境内居住着汉、壮、彝、苗、回、瑶等十余种民族,属于国家级的贫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