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土读音
蛮土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古时指南方少数民族地区。
引证解释
⒈ 古时指南方少数民族地区。
引宋刘昌诗《芦浦笔记·筹笔驿诗》:“南既清蛮土,东期赤魏庭。出师功自著,治国志谁铭。”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蛮土
蛮土相关词语
- 1 蛮蛮岛
- 一个管理咨询及管理软件与客户之间的供需信息交互平台。
- 2 蛮扎实
- 形容厉害的人和事,也形容分量足。
- 3 蛮牋象管
- 见“蛮笺象管”。
- 4 蛮争触斗
- 【成语】蛮争触斗,【注音】mán zhēng chù dòu,【释义】蛮、触:蛮氏、触氏,《庄子》寓言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非正义战争,【结构】联合式,【年代】古代,【相近词】蛮触之争、蛮触相争,【同韵词】神佛不佑、将顺匡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家成业就、不堪造就、门生故旧、鸡口牛后、滴水不漏、发誓赌咒、麻姑献寿。
- 5 蛮夷之地
- 是指古代的少数民族的通称,蛮夷之地原指南方不开化的少数民族地区。
- 6 蛮触之争
- 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 7 蛮峤
- 府、县衙门中缉捕盗贼的差役。
- 8 茫蛮
- 茫蛮,亦作“ 茫诏 ”。 古代西南部族名。《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 茫蛮 本 关 南种,茫,其君号也,或呼 茫诏 。”
- 9 茅土
- 指王﹑侯的封爵。 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后遂以“茅土”:指王﹑侯的封爵。
- 10 茅茨土阶
- 茅茨土阶是一个成语,读音是máo cì tǔ jiē,是指古代的一种建筑构造形式。
- 11 茅室土阶
- 茅草盖的屋顶,泥土砌成的台阶。比喻居室简陋,生活俭朴。也作“茅茨土阶”。
- 12 髦蛮
- 语出《诗·小雅·角弓》:“如 蛮 如 髦 。”古代泛指少数民族。 宋 苏辙 《和子瞻焦山》:“野僧终日饱一飰,与世相视如 髦 蛮 。” 宋 陆游 《瑞庆节功德疏》之七:“ 髦 蛮 奉九译之琛,农扈告三登之候。”
- 13 蛮猺
- 蛮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án yáo,是指旧时对少数民族瑶族的蔑称。
- 14 蛮邸
- 古时外族使者所居之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