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柝的拼音,鸣柝的近反义词,鸣柝是什么意思

  • míng
  • tuò

鸣柝读音

  • 读音:míng tuò
  • 注音:ㄇ一ㄥˊ ㄊㄨㄛˋ
  • 结构:鸣(左右结构)柝(左右结构)

鸣柝的意思

词语解释:

敲击梆子使发声。常用以巡夜和聚众。

引证解释

⒈ 敲击梆子使发声。常用以巡夜和聚众。

唐符载《士洑镇保宁记》:“向至暮夜,则渔者唱,樵者和,荡荡然罢鸣柝吠犬之惊。”
宋范成大《次韵知郡安抚九日南楼宴集》之三:“万陇登禾新霽色,千村鸣柝旧寒烟。”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炊熟则鸣柝聚食。”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鸣柝

  • 鸣柝,是汉语词汇,
  • 拼音是míng tuò
  • 解释为敲击梆子使发声。
  • 鸣柝相关词语

    1 鸣髇
    响箭。 宋 苏轼 《人日猎城南》诗:“忽发两鸣髇,相趁飞蝱小。” 王文诰 辑注引《唐韵》:“髇箭,即鸣镝也。” 清 姚燮 《双鸩篇》:“三城黑沙黑,黑沙同鸣髇。”参见“ 鸣镝 ”。
    2 鸣鵙
    (2).鸣叫的伯劳。 汉 王逸 《九思·悼乱》:“左见兮鸣鵙,右睹兮呼枭。” 宋 黄庭坚 《司马文正公挽词》之三:“更化思鸣鵙,遗书似获麟。”
    3 鸣驹
    嘶鸣的马。 晋 潘岳 《马汧督诔》:“历有鸣驹,哀哀建威。”
    4 鸣鞞
    南朝 梁 丘迟 《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鞞响沓障。” 清 姚燮 《金鸡山之战狼山镇总兵谢公朝恩死亡》诗:“白日鸣鞞走地雷,隔江纛偃大行台。”
    5 鸣火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后因以"鸣火"指假托鬼狐的动作,诱众举事。
    6 鸣梢
    1、谓挥鞭梢作响,使人肃静。皇帝视朝﹑宴会等用之。
    7 鸣谢
    鸣谢,读音míngxiè,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谢意。
    8 鸣凤记
    《鸣凤记》,明代戏曲作品,大约写于隆庆年间(1567~1572)。《鸣凤记》的作者,毛晋《六十种曲》和《古今传奇总目》等书认为是王世贞。焦循《剧说》和《曲海总目提要》等书认为是王世贞及其门人、门客。吕天成《曲品》等书则把《鸣凤记》列为无名氏作品。全剧41出。作者把夏言等反对严嵩的十位大臣称为“双忠八义”,把他们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喻为“朝阳丹凤一齐鸣”。作者在严嵩之子严世藩伏诛不久,就把这场震动朝野的政治事件搬上舞台,反映了人民强烈的爱憎,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9 鸣见娜美
    鸣见娜美(CV:广桥凉)。
    10 鸣鞭
    “净鞭”也叫“静鞭”,用黄丝编织而成,鞭梢涂蜡,打在地上很响,目的是警告臣下:皇上即将驾到,重要典礼就要开始,大家要立即安静,所以叫“净鞭”或“静鞭”。《元曲选》马致远“陈抟高卧四”:“早听得净鞭三下响,识甚酬量!”就是这种“净鞭”。
    11 鸣玉谿
    见“鸣玉溪”。
    12 鸣剑抵掌
    抵掌:击掌。用击剑来表示志向。比喻勇士非常勇敢。
    13 鸣砌
    鸣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íng qì,是指蚯蚓的异名。
    14 鸣毂
    鸣毂是汉语词语,解释为车毂发出刺耳的声音。

    大家在问

    鸣 字的笔顺写法

    鸣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鸣 ”字共有8画,笔顺写法是:竖 横折 横 撇 横折钩 点 竖折折钩 横
    2、鸣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

    柝 字的笔顺写法

    柝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柝 ”字共有9画,笔顺写法是:横 竖 撇 点 撇 撇 横 竖 点
    2、柝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

    “鸣”“柝”的其他同音字笔顺问答

    相关查字

    • 拼音:míng
    • 拼音:míng
    • 拼音:tuǒ
    • 拼音:tuó
    • 拼音:míng
    • 拼音:tuó
    • 拼音:tuǒ
    • 拼音:tuò
    • 拼音:tuō
    • 拼音:tu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