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髇读音
鸣髇的意思
词语解释:
响箭。
引证解释
⒈ 响箭。参见“鸣鏑”。
引宋苏轼《人日猎城南》诗:“忽发两鸣髇,相趁飞蝱小。”
王文诰辑注引《唐韵》:“髇箭,即鸣鏑也。”
清姚燮《双鸩篇》:“三城黑沙黑,黑沙同鸣髇。”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鸣髇
鸣髇相关词语
- 1 鸣鵙
- (2).鸣叫的伯劳。 汉 王逸 《九思·悼乱》:“左见兮鸣鵙,右睹兮呼枭。” 宋 黄庭坚 《司马文正公挽词》之三:“更化思鸣鵙,遗书似获麟。”
- 2 鸣驹
- 嘶鸣的马。 晋 潘岳 《马汧督诔》:“历有鸣驹,哀哀建威。”
- 3 鸣鞞
- 南朝 梁 丘迟 《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鞞响沓障。” 清 姚燮 《金鸡山之战狼山镇总兵谢公朝恩死亡》诗:“白日鸣鞞走地雷,隔江纛偃大行台。”
- 4 鸣火
-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后因以"鸣火"指假托鬼狐的动作,诱众举事。
- 5 鸣梢
- 1、谓挥鞭梢作响,使人肃静。皇帝视朝﹑宴会等用之。
- 6 鸣谢
- 鸣谢,读音míngxiè,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谢意。
- 7 鸣凤记
- 《鸣凤记》,明代戏曲作品,大约写于隆庆年间(1567~1572)。《鸣凤记》的作者,毛晋《六十种曲》和《古今传奇总目》等书认为是王世贞。焦循《剧说》和《曲海总目提要》等书认为是王世贞及其门人、门客。吕天成《曲品》等书则把《鸣凤记》列为无名氏作品。全剧41出。作者把夏言等反对严嵩的十位大臣称为“双忠八义”,把他们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喻为“朝阳丹凤一齐鸣”。作者在严嵩之子严世藩伏诛不久,就把这场震动朝野的政治事件搬上舞台,反映了人民强烈的爱憎,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 8 鸣见娜美
- 鸣见娜美(CV:广桥凉)。
- 9 鸣鞭
- “净鞭”也叫“静鞭”,用黄丝编织而成,鞭梢涂蜡,打在地上很响,目的是警告臣下:皇上即将驾到,重要典礼就要开始,大家要立即安静,所以叫“净鞭”或“静鞭”。《元曲选》马致远“陈抟高卧四”:“早听得净鞭三下响,识甚酬量!”就是这种“净鞭”。
- 10 鸣玉谿
- 见“鸣玉溪”。
- 11 鸣剑抵掌
- 抵掌:击掌。用击剑来表示志向。比喻勇士非常勇敢。
- 12 鸣吒
- 1.见"鸣吒"。
- 13 鸣柝
- 解释为敲击梆子使发声。
- 14 鸣砌
- 鸣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íng qì,是指蚯蚓的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