髷髻读音
髷髻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卷曲的发髻。
引证解释
⒈ 卷曲的发髻。
引元徐再思《小桃红·花篮髷髻》曲:“东方攒簇一筐春,吹在秋蝉鬢,玉露凝香宝釵润。”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髷髻
髷髻相关词语
- 1 鬈髻
- 鬈髻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quán jì,意思是梳在头两旁的发髻。
- 2 肉髻
- 大般若三百八十一曰:‘世尊顶上乌瑟腻沙,高显周圆,犹如天盖,是三十二。’玄应音义三曰:‘肉髻,梵言嗢瑟尼沙,此云髻。即无上依经云:郁瑟尼沙,顶骨涌起,自然成髻是也。’
- 3 叉手髻
- 《北史·室韦传》:“女妇束发作叉手髻。”
- 4 鬀髻
- 鬀髻是汉语词语,拼音tì jì,意思是假发髻。
- 5 朝天髻
- 朝天髻是古代妇女发式,属高髻式之一种。后蜀时就有妇女竞治发为高髻号朝天髻,宋代更流行于民间。
- 6 髫髻
- 髫髻,读音tiáo jì,汉语词语,谓垂髫与辫髻,借指幼年。
- 7 魋髻
- 魋髻,拼音tuí jì ,是指结成椎形的髻,出自于《史记》。
- 8 丸髻
- 始于汉魏六朝,其时青少男女有为之者,唐宋以降,民间年轻女子亦多效其式。
- 9 绾髻
- 绾髻,读wǎn jì,是汉语词汇,出自《揽辔录》,解释为:谓盘绕发髻。
- 10 危髻
-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更有街坊妇人,腰系青花布手巾,绾危髻。”
- 11 项髻
- 项髻是汉语词语,拼音xiàng jì,释义为挽发髻于颈后。
- 12 撷子髻
- 古代妇女发式,或名“缬子髻”。始自两普。此髻式,在晋惠帝元康中(291—300),有妇人结发,髻既成,以缯急束其环,名曰“撷子髻”,始自宫中,天下化之。缬子髻,为晋惠帝宫中所创,后流传于民间。图示髻式,乃在朝鲜地区所见(今东北与朝鲜一带,时间在四世纪时),在时间上较接近,可能是后来流行到该地区的。
- 13 囚髻
- 囚髻,古代妇女发式之一种。因其束发之样式,如囚犯之发髻,故名。其式把发根紧束;于其上梳出发髻。因其式为匆匆束,与囚徒束发相类,故称。中国唐代中后期十分流行。
- 14 蒲桃髻
- 唐冯贽《记事珠》:“小儿发初生为小髻十数,其父母为儿女相胜之辞曰蒲桃髻。”所谓“小髻十数”,当指十数小辫而言,这和新疆维吾尔族小姑娘梳的发辫差不多,曾盛行唐或唐以后的各个时期。另说此发式是“髻”而非辫发。但按所掌握的历代绘画和文物资料看,仍以辫发为多,梳髻者最多不五、六,“十数髻”未见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