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院读音
文殊院的意思
词语解释:
文殊院
(1) 寺庙名
英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文殊院
文殊院造句
- 清末中国最著名的禅堂有四个,“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旻”,即成都文殊院、新都宝光寺、镇江金山寺、杨州高旻寺,四大禅堂堪验心性,最为权威。
- 北宋时期,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后,在五台山文殊院落发为僧,而后因难守寺院清规,投奔大相国寺安身。
- 文殊院步行街是茶馆理想的藏身之处,在文殊院中心的白云寺街上,老电影茶楼就坐落于此。
- 青羊宫、文殊院、文殊坊、锦里古街一条街、春熙路步行街。晚餐后送往机场飞返家园。
- 文殊院是成都最大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寺院,也是四川省和成都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 鲁智深打死恶霸镇关西后,怕吃官司,逃往他处。他先来到五台山文殊院出家,因不守佛规,喝酒闹事,方丈又把他介绍到大相国寺看菜园子。
- 饭店坐落于成都市中区的锦江河畔,毗邻银行、购物中心、医院、政府办公区、高档写字间和川西名寺文殊院等。
- 他先来到五台山文殊院出家,因不守佛规,喝酒闹事,方丈又把他介绍到大相国寺看菜园子。
文殊院相关词语
- 1 文文莫莫
- 文文莫莫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模模糊糊。
- 2 文席
- 文席是一个汉字,拼音是wén xí,意思是有花纹的席子。
- 3 文献通考
- 文献通考书名。简称《通考》,宋元之际马端临撰。348卷。因“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宋以来诸臣之奏疏,诸儒之议论谓之‘献故名曰《文献通考》”(《自序》)。记载上古至宋宁宗时的典章制度的沿革门类较杜佑《通典》分析为详,计有田赋考、钱币考、户口考、职役考、征榷考、市籴考、土贡考、国用考、选举考、学校考、职官考、郊社考、宗庙考、王礼考、乐考、兵考、刑考、经籍考、帝糸考、封建考、象纬考、物异考、舆地考、四裔考等24门。除因袭《通典》外,兼采经史、会要、传记、奏疏、论及其他文献等,资料较《通典》丰富,于宋代典章制度尤称详备。其中刑考分为刑制徒流、详谳、赎刑、赦宥等。可供研究中国法制史参考。
- 4 文身断发
- 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
- 5 文书爻
- 《镜花缘》第六五回:“凡占考试,以文书爻为主,次则再看朱雀。”
- 6 文履
- 文履,读音为wén lǚ,是一个汉语词语,释义为饰以文彩的鞋子。
- 7 文计
- 文书与会计簿籍。
- 8 文牒
- 文牒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案卷,文书。
- 9 文告
- 文告是公告和通告的统称,是周知性公文。
- 10 文诰
- 灭纣王朝后,武王去世,周公代为摄政国事。周朝万事待兴,国家制度还不周全,民心不一。周公采取了种种策略,其中就有写了好多文诰,制定周礼等。
- 11 文褓
- 亦作“ 文葆 ”。绣花的襁褓。 汉 刘向 《新序·节士》:“二人谋取他婴儿,负以文褓匿山中。”《史记·赵世家》:“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宋 张元干 《春光好》词:“香緜轻拂臙脂,加文褓,初试斑衣。”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文葆怜还戏,胜衣泣未遑。”
- 12 文选楼
- 文选楼位于湖北省襄阳县,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建。
- 13 文深之柱
- 1.汉马援在交趾立的铜柱。马援字文渊﹐唐代避李渊讳﹐改文深﹐故云。见陈垣《史讳举例》。
- 14 文面
- 1. 在脸上刻画花纹。2. 在脸上刺字或记号。3. 金属钱币有字的一面。4. 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