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石读音
鞭石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艺文类聚》卷七九引晋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后遂以"鞭石"为神助的典故。 2.相传难留城(今湖北宜昌)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两块大石,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调,百姓便进洞祈福。天旱则鞭打阴石得雨,雨多则鞭打阳石天晴。事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后作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引证解释
⒈ 后遂以“鞭石”为神助的典故。
引《艺文类聚》卷七九引晋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 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
宋苏轼《两桥诗·西新桥》:“岌岌类鞭石,山川非会稽。”
元陈樵《蔗庵赋》:“秦人鞭石而望洋, 谢娥入海而增喟。”
明王世贞《太和即事》诗之一:“路疑鞭石就,室似凿空悬。”
⒉ 相传难留城 (今湖北宜昌 )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两块大石,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调,百姓便进洞祈福。天旱则鞭打阴石得雨,雨多则鞭打阳石天晴。事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后作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引北周庾信《和乐仪同苦热》:“鞭石未成雨,鸣鳶不起风。”
唐杜甫《雷》诗之二:“暴尪或前闻,鞭石非稽古。”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鞭石
鞭石相关词语
- 1 鞭子
- 鞭子,一个逼真的应用程序,让你感受到真实的鞭刑。当你感到沮丧或者不耐烦,这是一个派遣的好方法。你可以用腕力移动或者只是摇动你的iPad,或者只是触摸图片,这就可以发出逼真的鞭打声音。
- 2 鞭锏
- 鞭锏,拼音是biān jiǎn,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古代兵器名。
- 3 鞭鸾笞凤
- 谓仙人鞭策凤鸾乘之以行。比喻闲逸﹑高雅的生活。
- 4 鞭辟近里
- 鞭辟近里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iān pì jìn lǐ,意思是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
- 5 鞭扑
- 原始社会里人们放牧牲畜时,就开始制作鞭子抽打动物,后来移到人与人之间,用于对犯罪者实行惩罚。鞭打人的身体只伤皮肉,一般情况下不伤筋骨,所以古时称之为薄刑。春秋时,臧文仲对鲁僖公说:“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当然,说鞭扑是轻刑,这是和各种伤残人的肢体的酷刑相比较而言的。鞭扑时将人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有不少人曾被鞭打致死。因此,也把鞭扑列为酷刑之一。
- 6 鞭痕
- (1) 鞭子抽打留下的痕迹 英 whip scar;weal;lash mark
- 7 鞭辔
- 鞭子和马笼头。借指随从效力。
- 8 鞭擗
- 鞭擗,汉语词语,读音是biān pǐ,释义是剖析。
- 9 鞭弭
- 鞭弭是汉语词语,拼音是biān mǐ,释义是马鞭和弓。
- 10 鞭镫
- 鞭镫,读音为biān dèng,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马鞭和马镫,借指马具等。
- 11 鞭春
- 鞭牛又称鞭春牛或鞭春,吴越地区的特色传统民俗。立春日或春节开年,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策励农耕。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一直保留下来,但改在春天,盛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以至成为传统民俗语文化的重要内容。
- 12 鞭击
- 鞭击现象是指线路某相的两根导线,在电流、气温、风速、光照等综合因素影响下,上导线对下导线的电磁力大于或等于下导线的自重,进而发生两根导线“粘连”到一起的现象。
- 13 鞭背
- 【示例】明 冯梦龙 清 蔡元放《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二回:“庆父密召圉人荦谓曰:“汝不记鞭背之恨乎?夫蛟龙离水,匹夫可制。汝何不报之于党氏?吾为汝主。”
- 14 鞭梢
- 鞭子的末端。亦指鞭子。钢鞭 兵器 的前端。 建筑用的竹木尾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