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尸读音
鞭尸的意思
词语解释:
鞭打尸首以雪恨,或对已死的人做严厉的批评。
引证解释
⒈ 见“鞭尸”。亦作“鞭尸”。参见“鞭墓”。
引《史记·伍子胥列传》:“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后遂以“鞕尸”谓对有深仇大恨的人泄愤的典实。 唐元稹《楚歌》之三:“岂料奔吴士,鞭尸郢市门。”
清顾炎武《子胥鞭平王之尸辨》:“而《季布传》亦言:‘此伍子胥所以鞭平王之墓也,’盖止于鞭墓,而传者甚之以为鞭尸,使后代之人,蔑弃人伦,讐对枯骨。”
国语词典
鞭打尸首以雪恨,或对已死的人做严厉的批评。参见「鞭尸」条。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鞭尸
鞭尸造句
- 不久,他实现了自己的宏愿,率领吴兵攻破了楚国京都郢都,掘楚王墓鞭尸以报仇雪恨。
- 他身后曾被追尊为皇帝,声名到达顶点,却又很快被裭夺帝号,捣毁陵墓,鞭尸、枭首、锉骨扬灰。
- 沈德潜“代笔”乾隆诗惹鞭尸之祸。
-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 掘墓鞭尸,一鼓作气,快,搜孤救孤,晏子使楚。
- 伍子胥当然没忘记复仇,阖闾九年,吴军一举攻破楚国郢都,伍子胥掘平王墓鞭尸三百,报了血海深仇。
- 譬如秦始皇、魏王曹操等人,生前多猜多疑、杀戮极重,担心死后有人掘坟鞭尸,于是便设置了数量众多的疑冢,以迷惑盗墓者的视线。
- 一派是《吴越春秋》,不但掘墓鞭尸,还挖眼睛;另一派是《越绝书》,回到了鞭坟,没有掘墓鞭尸挖眼睛。
- 然朝中奸佞当道,意图加害于兴,颁下掘坟鞭尸谕令。
- 春秋时,没伍子胥掘墓鞭尸的说法;战国时,有了鞭坟的故事;到西汉司马迁时,变成了掘坟鞭尸。
鞭尸相关词语
- 1 鞭励
- 鞭励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iān lì,是指鞭策激励。
- 2 鞭棰
- 1. 鞭子。亦用作比喻。2. 鞭打。3. 比喻督促、勉励。4. 征服,控制。
- 3 鞭不及腹
- 鞭不及腹是一个成语,拼音是biān bù jí fù,意思是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 4 鞭辟
- 鞭辟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鞭策。
- 5 鞭梢
- 鞭子的末端。亦指鞭子。钢鞭 兵器 的前端。 建筑用的竹木尾梢。
- 6 鞭背
- 【示例】明 冯梦龙 清 蔡元放《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二回:“庆父密召圉人荦谓曰:“汝不记鞭背之恨乎?夫蛟龙离水,匹夫可制。汝何不报之于党氏?吾为汝主。”
- 7 鞭石
- 解释:①指做事得到神助。②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 8 鞭子
- 鞭子,一个逼真的应用程序,让你感受到真实的鞭刑。当你感到沮丧或者不耐烦,这是一个派遣的好方法。你可以用腕力移动或者只是摇动你的iPad,或者只是触摸图片,这就可以发出逼真的鞭打声音。
- 9 鞭锏
- 鞭锏,拼音是biān jiǎn,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古代兵器名。
- 10 鞭鸾笞凤
- 谓仙人鞭策凤鸾乘之以行。比喻闲逸﹑高雅的生活。
- 11 鞭辟近里
- 鞭辟近里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iān pì jìn lǐ,意思是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
- 12 鞭扑
- 原始社会里人们放牧牲畜时,就开始制作鞭子抽打动物,后来移到人与人之间,用于对犯罪者实行惩罚。鞭打人的身体只伤皮肉,一般情况下不伤筋骨,所以古时称之为薄刑。春秋时,臧文仲对鲁僖公说:“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当然,说鞭扑是轻刑,这是和各种伤残人的肢体的酷刑相比较而言的。鞭扑时将人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有不少人曾被鞭打致死。因此,也把鞭扑列为酷刑之一。
- 13 鞭痕
- (1) 鞭子抽打留下的痕迹 英 whip scar;weal;lash mark
- 14 鞭驽策蹇
- 鞭驽策蹇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iān nú cè jiǎn,意思是鞭打跑不快的马、驴。比喻自己能力低,但受到严格督促,勤奋不息。用作谦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