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燧读音
烽燧的意思
词语解释:
烽燧
(1) 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引《墨子·号令》:“与城上烽燧相望。”
汉桓宽《盐铁论·本议》:“修塞障,飭烽燧,屯戍以备之。”
《明史·王翱传》:“五里为堡,十里为屯,使烽燧相接。”
清昭槤《啸亭杂录·乌提督》:“各堞丘熢燧,造火器及击木礌石等具,严察奸谍。”
⒉ 指战乱。
引元周昂《晚望》诗:“音书云去北,烽燧客愁西。”
清冯桂芬《费树臣饮马长城小影序》:“﹝洎庚申之难﹞侧身波涛烽燧之中。”
郭沫若《骆驼集·访日杂咏六》:“八年烽燧生灵苦,两弹铀鈈井灶空。”
国语词典
敌人来犯,燃火示警,夜间举火为烽,白天燔烟为燧。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网络解释
烽燧
烽燧造句
- 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 《万籁无声》作者烽燧火浴已经更新了最新章节第二十九章。
- 第二部对汉代居延地区候望系统的运作方式进行研究,由侦察与巡逻、烽火传递与烽燧自身的防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 长城、关楼、垛堞、烽燧,都是历史的产物,漫步在关城中,只觉得时光、岁月、历史,从那厚重古拙的城砖缝隙里丝丝地流淌着。
- 俯瞰楼兰古城,城中东北角有一座烽燧,虽然经过历代不同时期的补修,但依然从它身上可以看出是最早汉代建筑的风格。
- 一日,李陵举目南望,远处祁连雪山皑皑生辉,近处烽燧岿然耸立,想到征战匈奴的赫赫功绩,不禁豪情顿生,萌发了勒石记功的念头。
- 积薪和苇苣均是烽燧所用燃料,用以点火或举烟传递报警信号。
- 王者轩辕兽、圣灵烽燧鸟,绝兽之图腾!
- 烽燧上,战地只剩残阳。断刃旁,岁月悄然流淌。唯独他,容颜清冷风云不动。沧海遗墨。
- 敦煌的古烽燧遗迹,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烽燧相关词语
- 1 烽狼
- 《烽狼》是光暗映月创作的网络小说,发表于起点网。
- 2 烽候
- 烽候(fēng hòu),亦作“ 烽堠 ”,出自《东观汉记·郭伋传》。有两个意思:1、烽火台;2、指战火。
- 3 烽堠
- 中国明代墩堠备有草材(作用如烽火台)、大铳、黑旗、白旗、灯笼等等。
- 4 烽火臺
- 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墩台。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 5 烽火树
- 珊瑚树的别名。
- 6 烽台
- 烽台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fēng tái,意思是烽火台。
- 7 烽燹
- 王毓岱 《示和甫》诗:“幸生未出世,身不遇烽燹。”
- 8 烽堡
- 犹烽堠。《新唐书·张献甫传》:“断山,浚堑,选巖要地筑烽堡。”
- 9 烽火楼望
- 古代边防作为瞭望及烽燧报警用的建筑。《晋书·蔡谟传》:“谟所统七千馀人,所戍东至土山,西至江乘……烽火楼望三十馀处,随宜防备,甚有算略。”
- 10 烽侦
- 指烽火台。《新唐书·李元谅传》:“﹝ 元谅 ﹞又筑连弩台,远烽侦为守备。”
- 11 烽橹
- 举烟火报警的望楼。
- 12 烽区
- 1.设置烽堠警戒的地带。
- 13 烽鼓
- 烽鼓,读作fēng gǔ,汉语词汇,解释为烽火和鼓鼙,或借指战事。
- 14 烽鼓不息
- 烽鼓不息,读音: fēng gǔ bù xī,汉语成语,释义为烽鼓:烽火与战鼓;息:停止。比喻战乱不止。出处: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晋宋迄今,有切民患;烽鼓相望,岁时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