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不辱读音
知足不辱的意思
词语解释:
自知满足就不会招致羞辱。
引证解释
⒈ 自知满足就不会招致羞辱。
引《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晋书·列女传·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今国虽小,足以为政,知足不辱,道家明诫也。”
清姚莹《与余小坡书》:“汉二疏,辞官归里,所谓知足不辱者也。”
亦作“知止不辱”。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二》:“太傅疎广谓少傅受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元史·察罕传》:“﹝察罕﹞尝以病请告……顾李孟曰:‘知止不辱,今见其人。’”
国语词典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知足不辱
知足不辱造句
- 常言所说“知足不辱”包含了颇深的人生哲理,它告诫人们不能有非分的贪心,贪心容易招来祸患。
-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 “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人天合一,虚心实腹,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嗯,不错,那桂树时砍时长,使得灵气外泄,不但可供下界众生修行之用,却也应了知足不辱的天道至理。
-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足不辱相关词语
- 1 知足
- 指知道满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
- 2 知遇之恩
- 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知遇之恩就是慧眼识英才,并委以重任的意思。 知就是相知、理解、支持的意思;遇就是机遇、相知相识。恩就是厚爱有加、委以重任;整句的意思:有缘相识相知并厚爱有加的恩情。
- 3 知觉
-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 4 知制诰
- 官名。唐翰林学士加知制诰者起草诏令,余仅备顾问。宋除翰林学士,他官加知制诰者亦起草诏令,称为外制,翰林学士虽皆起草诏令而亦带知制诰衔,称为内制。
- 5 知晓
- 唐 韩愈 《与崔群书》:“仆愚陋无所知晓,然圣人之书,无所不读。”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小舟》诗:“这个岛呵,离大陆只不过十哩之遥,开天辟地以来,却好像无人知晓。”
- 6 知书达礼
- 知书达礼是汉语成语,读作zhī shū dá lǐ,出自《冯玉兰》,有知识通事理 指人有文化教养,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
- 7 知睿
- 《鬼谷子·忤合》:“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
- 8 知交
- 知心朋友:我与你父亲是多年的知交。
- 9 知遇
- 释义:1、赏识;优待。2、相交;相识。3、知心好友。
- 10 知津
- 知津是一个汉语词汇,犹言识途。
- 11 知白守黑
- 知白守黑是一个成语,拼音是zhī bái shǒu hēi,意在教人处世之道,自己一定要明白是非对错,而外表要装成愚钝,对世俗之流既不赞美也不批判,沉默笑看尘世,与“大智若愚”有同工之妙,实乃大隐于市之道。
- 12 知微知彰
- 微:细小。彰:明显。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著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亦作“知微知章”、“知章知微”。 《周易·系辞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 13 知足常乐
- 知足常乐,谓侯王知道满足则心常快乐。语本《老子》:“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14 知书识礼
- 知书识礼是一个词语,读音是zhī shū shí lǐ,同“ 知书达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