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碱读音
洋碱的意思
词语解释:
洋碱
(1) 〈方〉肥皂
英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洋硷”。方言。肥皂。
引郭沫若《水平线下·后悔》:“一块钱四条的洋硷他们买了四条。”
冰心《关于女人·张嫂》:“是了,你们的衣服是讲究的--给我一块洋碱!”
国语词典
肥皂。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洋碱
洋碱造句
- 而在平淡的农家日子里,农家妇女很少有人像结婚时“涂脂抹粉”,惟一的化妆品就是一块洗脸洗手洗头用的洋碱。
- 润姑打了洋碱,上下一抹,再拿些水冲一下,就完事了。
- 现在广东人还叫香皂叫“番碱”,不管洋碱国碱一律叫番碱,只是习惯问题。
- 洋火、洋碱做起来很简单,成本很低,那些老板真赚得盆满钵满。
- 其主要生产经营纯碱、肥料、农药等化工产品,为重庆近代工业史上著名的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大家现在熟悉的“多乐士”乳胶漆就是该公司的产品。
- 以前,火柴叫洋火,煤油叫洋油,土豆叫洋芋,肥皂叫洋碱,自行车叫洋马儿,水泥叫洋灰……至今,洋酒、洋烟乃至洋娃娃,依然是时尚,因为它洋。
- “煤炭、洋碱里足有四五十辆汽车。
- 范旭东给产品取名永利纯碱,以区别于“洋碱”。
- 茶铺里好多老年人在打麻将,赵哥和凌老师他们在研究洋碱肥皂的好处,另一边坐着古董商。
- 而在汇丰银行办公楼内,也有德华银行、美孚火油公司、万国储蓄会、卜内门洋碱公司和绍和洋行等。
洋碱相关词语
- 1 洋磁
- (1)口∶搪瓷 英 enamel
- 2 洋粉
- 洋粉,读音yáng fěn,汉语词语,琼脂的通称;也叫洋菜。
- 3 洋裝
- 洋装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áng zhuāng,意思是外国的服饰。语出丁玲 《韦护》第二章:“ 丽嘉 并没有注意,转过脸去,拿眼在瞅 韦护 的新洋装了。”
- 4 洋胰子
- 《洋胰子》讲述了小东随父母来到偏僻的山村,无意中偷了邮递员一块香皂。丢失了香皂的邮递员和老婆发生了争吵,老婆喝了农药险些送命。心里纠结的小东卖茶水买了一块香皂,他把香皂放在路口让邮递员把香皂捡走了,小东欢跳着向家跑去的故事。
- 5 洋火
- 洋火---名词,早年对火柴的称呼。也有称“自来火”。在早期的中国,由于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势下,经济萧条,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很多日常用品都是从国外买来,所买的东西都要加个洋字,在此条件下就应运而生了"西洋镜"等等带洋字的货物,"火柴"叫"洋火","自行车"叫"洋马儿"。
- 6 洋姜
- 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又名洋姜,是一种菊科向日葵属宿根性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洲,十七世纪传入欧洲,后传入中国。秋季开花,长有黄色的小盘花,形如菊,生产上一般用块茎繁殖,其地下块茎富含淀粉、菊糖等果糖多聚物,可以食用,煮食或熬粥,腌制咸菜,晒制菊芋干,或作制取淀粉和酒精原料。地上茎也可加工作饲料。其块茎或茎叶入药具有利水除湿,清热凉血,益胃和中之功效。 宅舍附近种植兼有美化作用。
- 7 洋鬼子
- “洋鬼子”一词是自上上个世纪下半叶起国人对欧美等外国人的统称。而对于日本人,中国人则称之为“日本鬼子”。
- 8 洋紅
- 洋红是招贴画色彩中的代表红色。视认性强,它与纯度高的类似色搭配,展现出更华丽更有动感的效果。使用补色和对照色,制造出鲜明刺激的印象。与底色的色彩组合,既保持了冲击力又表现出洗练的潇洒感觉。
- 9 洋场
- 洋场,汉语词语,意思是旧指洋人较多的都市。多指 上海 。
- 10 洋操
- 洋操,是汉语词汇,出自《清史稿·兵志三》,解释为指西式军事和体育方面的操练。
- 11 洋锹
- 铁锹。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六章:“胡匪排长要班长画了个立射工事的样子,叫把洋锹交给他,让他挖。”
- 12 洋子江
- 洋子江,即 扬子江。
- 13 洋行
- 洋行是外国商人在中国设立的商行商号。最早的当推17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商馆,1719年法商密西西比公司、1805年美商普金斯公司在广州设立机构。至19世纪30年代,广州洋行最多时达150家左右。除经营一般贸易外,大都从事获利最多的鸦片贸易。鸦片战争后,洋行扩张至上海等通商口岸。1852年仅在上海经营贸易的洋行就有40余家,至1855年各口岸约有洋行200家。
- 14 洋相
- 洋相,拼音为yáng xiàng,是一个汉语词汇,含义为:1.逗人发笑的怪样子; 2.指令人可笑﹑可厌的丑态;3.【方言】青岛话中自以为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