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读音
东方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东方
(1) ——复姓 如:东方朔(西汉人,知识丰富,生性恢谐。长于文辞,有不少关于他的传说)
英
引证解释
⒈ 方位名。太阳升起的方向。
引《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诸,东方自出。”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於东方。”
《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十三妹等﹞走了一程,到岔道口,那天纔东方闪亮。”
⒉ 古代指陕以东地区或封国。
引《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左传·襄公十八年》:“中行献子将伐齐 ……巫曰:‘今兹主必死,若有事於东方,则可以逞。’ 献子许诺。”
⒊ 泛指所在地以东之地。
引《汉书·武帝纪》:“﹝太初元年,秋八月﹞蝗从东方飞至敦煌。”
唐韩愈《送张道士序》:“九年,闻朝廷将治东方贡赋之不如法者。三献书,不报。”
宋苏轼《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诗:“东方健儿虓虎样,泣涕怀思廉耻将。”
⒋ 称亚洲及非洲北部等地区。与称欧美 “西方”相对。
引丁玲《莎菲女士日记·三月二十一夜》:“他又能把那东方特长的温柔保留着。”
⒌ 汉东方朔的省称。
引南朝梁沉约《和谢宣城》诗:“王乔飞鳬舄, 东方金马门。”
陈三立《陈次亮户部以去岁五月卒于京师追哭一首》诗:“罪言杜牧佯狂废,遗行东方世俗非。”
郁达夫《离乱杂诗》之七:“漫学东方耽戏謔,好呼南八是男儿。”
⒍ 复姓。 汉有东方朔。见《汉书》本传。
国语词典
东边的方向。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东方 (汉语词语)
东方造句
- 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安如磐石。
-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台像一个巨人屹立在黄浦江畔。
- 东方明珠高高地耸立在上海外滩。
- 朝霞映红了东方的天空。
- 登泰山观日出,你能领略到东方地平线上云彩瞬息万变的情景。
- 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像一座高山一样屹立在东方。
- 来参观东方明珠电视塔的游客,对这亚洲第一塔交口称誉,惊叹不已。
- 伟大的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 太阳从东方升起,霞光洒满大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东方相关词语
- 1 东风
- 东风是个汉语词汇,比如,东方刮来的风。东风也指天长路远,难以与亲人相见,生人做死别!。另比喻革命的、进步的推动力量或气势,列举,东风已经在广大的工农劳动人民中刮起来了,仅仅是某些干部尚风平浪静。
- 2 东南之美
- 东南之美,读音dōng nán zhī měi,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本指东南地方生产的美物。后指东南人物中之佼佼者。
- 3 东巴文
- 东巴文是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东巴文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由于这种文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故称东巴文。
- 4 东拉西扯
- 东拉西扯是一个成语,读音是dōng lā xī chě,意思是指说话、写文章条理紊乱,没有中心。
- 5 东宫
- 同名改编电影由光线影业出品;同名改编电视剧由唐德影视出品。
- 6 东奔西走
- 东奔西走,读音dōng bēn xī zǒu,汉语成语,到处奔波。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出自《沁园春·留别张周卿韵》。
- 7 东篱
- 【释义】: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以“东篱”指种菊花的地方。“东篱”特指词,文人的小院。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8 东床坦腹
- 东床坦腹,读音dōng chuáng tǎn fù,汉语成语,指女婿,出自《世说新语·雅量》。
- 9 东窗事发
- 东窗事发是一个成语,读音是dōng chuāng shì fā,比喻阴谋已败露。
- 10 东隅
- 【解释】:1.东角;东方。2.古代指中原地区以东的小国。3.指日本。4.亦作“ 东嵎 ”。因日出东隅,故以“东隅”指早晨,引申指始,初。
- 11 东涂西抹
- 【同韵词】束蕴请火、言必信,行必果、锐挫气索、言行信果、传风扇火、蹈赴汤火、多历年所、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真金烈火、瞭如观火
- 12 东面
- 东面,古义:脸朝东。源于《庄子·秋水》:“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今义:方位名词。与南面、西面、北面相对应。
- 13 东夏
- 东夏(1217-1233)即大真国复国后的国名,朝鲜史书称东真国,是13世纪时蒲鲜万奴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一个国家。蒲鲜万奴原为金朝将领,他于贞祐三年即1215年自立为天王,国号大真,年号天泰,分割了金国的大部分地盘,也标志着金国进入末期。1216年降于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国号东夏。势力最大时,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龙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今辽宁省丹东九连城),东南到曷懒路(今朝鲜咸镜北道吉州)与恤品路(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双城子)。大真国前期的政治中心在咸平(今辽宁开原北),复国后移至南京(今吉林图们市城子山)。1233年,蒙古窝阔台派皇子贵由灭之。
- 14 东山再起
- 东山再起,读音:dōng shān zài qǐ,汉语成语;释义: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古时,指出山为官,为褒义词。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