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东征读音
第一次东征的意思
词语解释:
1925年1月,占据广东东江地区的军阀陈炯明,在英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乘孙中山北上之机,以“救粤军总司令”名义,率部进犯广州。广东革命政府以粤、滇、桂、湘各军组成东征联军,以黄埔军校教导团和学生军为主力,于3月底击溃陈炯明主力。4月20日,滇军进驻惠州,第一次东征胜利结束。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第一次东征
第一次东征造句
- 在此期间,博杜安的第一任妻子歌德希尔德在十字军第一次东征时去世,博杜安迎娶了一位亚美尼亚贵族女子阿尔达。
- 虽然我们不知道这里的“他们”指的是谁,不过这标签的右侧刻的是:“第一次东征”。
- 第一次东征后,郑洞国回了趟老家,看到了两年未见的妻儿,这期间,覃腊娥又有了次子郑安腾。
- 元军第一次东征日本失利之后,来年,忽必烈仍然派遣使臣出使日本,对日本进行威胁。
- 然而,穆斯林给虔诚的穆斯林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第一次东征。
- 棉湖之战是第一次东征中规模最大也是决定战局的一次战斗,它奠定了第一次东征胜利的基础,扩大了黄埔军校的影响。
第一次东征相关词语
- 1 第二把交椅
- (1) 俚∶居第二位的位置 英 number two
- 2 第巴
- 第巴,又称第斯,是藏语sde—Pa或sde—srid一词的音译,本义为“部落酋长”、“头人”。远在唐代,吐蕃奴隶制的军事部落联盟就以若干个sde(音译为岱,更接近原来的音)作为参加联盟的基本单位。[3]开始时,都是以氏族集团构成,后来,一直沿用,及至明代,永乐皇帝钦封仁邦巴(ring—spungs- 明代译为“领思奔”,地在今日喀则地区仁布县)的南喀杰波为都指挥佥事,给诰命,封为昭勇将军,几乎奄有整个西藏的统治权,其家臣篡立,沿用旧封,史称藏巴汗。其第二代名为丹迥旺布(一六0六一一一六四二年),称为“第斯藏巴汗”,简称第巴。这就是说,明末,西藏统治者藏巴汗也是称为第斯或第巴的。因而,第巴并不是桑结嘉错的专名。在清代,黄教徒擅政,前后任命了八位第巴,桑结嘉错名列第五。
- 3 第二世界
- 另外,第二世界是两本图书名。
- 4 第观
- 第观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ì guān,是指第宅与楼观。
- 5 第三世界
- 第三世界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它地区中的发展中国家,它们构成第三世界。这些国家数目多,现已有130多个,土地辽阔(约占世界陆地的60%),人口众多(约占世界人口的73%),拥有极为丰富的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要地。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压迫和剥削,经济上大多比较落后。尽管他们中大多数国家已宣告独立,但仍然受到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和军事威胁,面临着彻底的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的严重任务。
- 6 第十二夜
- 这部作品以抒情的笔调,浪漫喜剧的形式,再次讴歌了人文主义对爱情和友谊的美好理想,表现了生活之美、爱情之美。
- 7 第四野战军
-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之一。由抗日战争时期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及东北抗日联军发展而成。1945年10月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8月整编为东北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委。1949年3月改为第四野战军。曾举行辽沈战役,参与发动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东北全境和华北、中南、华南广大地区。1950年4月,第四野战军番号被撤销,并入中南军区。
- 8 第三国际
- 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并于5月25日公开宣布《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声言这是为了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便于各国共产党独立处理问题。1943年5月26日,苏共中央发表决定,完全同意解散共产国际。
- 9 第二
- 第二:数字的排列顺序。
- 10 第二声
- 第二声(第二声)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阳平声。
- 11 第一线
- (1) 战场的最前线,也指直接从事某工作的现场 英 forefront;first (front) Line
- 12 第一声
- 第一声是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阴平声。
- 13 第一审
- 第一审是诉讼案件的最初审级。我国法律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刑事、民事、经济的第一审案件(法律、法令另有规定的案件除外)。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也分别管理法律、法令规定由它们各自管辖的第一审民事、刑事、经济纠纷案件,或下级人民法院移送的第一审案件。
- 14 第一国际
- 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但是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组织也日渐衰弱,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