毡毳读音
毡毳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毡毳"。 2.我国古代北方及西南少数民族所穿毛织服装。 3.借指北方少数民族。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氊毳”。
⒉ 我国古代北方及西南少数民族所穿毛织服装。
引《隋书·西域传·高昌》:“弃彼氊毳,还为冠带之国。”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时方五月中,﹝蛮人﹞皆被氊毳,臭不可邇。”
清魏源《圣武记》卷五:“至其衣氊毳,食湩酪,仰茶忌痘,则藏民所同。”
⒊ 借指北方少数民族。
引宋苏轼《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之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三苏。”
宋范成大《合江亭》诗:“毡毳昔乱华,车马隔中州。”
明瞿佑《归田诗话·多景楼》:“盖自吴晋以来,立国於南者,恃长江天险,兢兢保守,北望中原,置之度外,况沙漠之境,毡毳之域哉。”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毡毳
毡毳相关词语
- 1 毡案
- 铺有毡的坐榻。《周礼·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设皇邸。” 郑玄 注:“张毡案,以毡为牀於幄中。” 贾公彦 疏:“牀上著毡即谓之毡案。” 孙诒让 正义:“﹝《说文》﹞《木部》云:‘案,几属。牀,安身之几坐也。’”毡,一本作“ 氊 ”。
- 2 毡布
- 毡布(zhān bù)出自 鲁迅 《南腔北调集·<萧伯纳在上海>序》,解释为毛织成的布。
- 3 毡袜
- 亦作“氊袜”。 毡制的袜子。 宋 苏轼 《物类相感志·衣服》:“氊袜以生芋擦之,则耐久而不蛀。”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服器一·毡屉》﹝附方﹞:“痔疮初起,痒痛不止。用毡袜烘热熨之。冷又易。”
- 4 毡幄
- 毡幄是汉语词汇,是毡帐的意思,出自《宋书·后废帝纪》。
- 5 毡屋
- 毡屋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hān wū,亦作“氊屋”。 即毡帐。
- 6 毡墙
- 亦作“氊墙”。 毡帐的壁。借指毡帐。《隋书·炀帝纪上》:“以毡墙毳幕,事穷荒陋,上栋下宇,愿同比屋。” 唐 岑参 《首秋轮台》诗:“雨拂氊墙湿,风摇毳幕羶。”
- 7 毡盖
- 明 刘基 《泾县柬宋二编修长歌》:“寒颸瘁瑟透衣袖,虽有毡盖那能遮。”毡,一本作“ 氊 ”。
- 8 毡炉会
- 1.亦作"毡炉会"。 2.宋代每年十月初一﹐游士在庐山白鹿洞举行的一种酒会。
- 9 毡窝
- (2).北方冬天所穿的一种毡靴。如:他的足上登了一双毡窝,是道地的 陕北 出产。
- 10 毡堂
- 指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君主接见使者的大毡帐。 宋 梅尧臣 《送吕冲之司谏使北》诗:“羊酪调羹尊 汉 使,毡堂举酒见阏氏。”
- 11 毡幕
- 毡幕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zhān mù,意思是zhān mù。
- 12 毡根
- 毡根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ān gēn ,是指羊肉的别称。
- 13 毡城
- 1.亦作"毡城"。 2.古代匈奴等游牧民族所居毡帐集中地。多借称其王庭所在之处。
- 14 毡乡
- 毡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ān xiāng ,是 指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居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