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谏饰非读音
拒谏饰非的意思
词语解释:
拒绝规劝,掩饰错误。
引证解释
⒈ 拒绝规劝,掩饰错误。
引《荀子·成相》:“拒諫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自朝廷用王安石为相,变易祖宗制度,专以聚敛为急;拒諫饰非,驱忠立佞。”
毛泽东《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他找到了拒谏饰非的方法。”
国语词典
不能接受他人善意的规劝,反而极力巧言的掩饰过失。《荀子.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拒谏饰非,驱忠立佞。」也作「饰非拒谏」。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拒谏饰非
拒谏饰非造句
- 自朝廷用王安石为相,变易祖宗制度,专以聚敛为急,拒谏饰非,驱忠立佞。
- 而反观中国古代的许多昏暴之君,之所以败国亡家,也往往与朝纲独断、拒谏饰非有一定关系。
- 商纣拒谏饰非,残害忠良,使得朝中大臣、贵族以及诸侯和周边方国也都离心离德。
- 拒谏饰非结果是小缺点成为大错误,甚至会断送了企业。
- 唐太宗以隋炀帝拒谏饰非导致国亡家灭为鉴,“开怀抱,纳诤谏”。
- 敝人不是没有开导他,可此人拒谏饰非,让人无法从中周旋,那么就只能认真查询,来个骑驴觅驴。
- 人说“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袁绍那两只耳朵,喜谗听佞,有不如无,他的战略决策一误再误,和他拒谏饰非、不纳忠言有直接关系。
- 像他这样拒谏饰非,一意孤行,是非常危险的。
- 为什么?因为曹操握发吐哺、兼听广纳,袁绍却拒谏饰非、不纳忠言。
拒谏饰非相关词语
- 1 拒霜
- 拒霜是一种花名。木芙蓉的别称,特点是冬凋夏茂,仲秋开花,耐寒不落。
- 2 拒之门外
- 拒之门外,把人挡在门外,不让其进入,形容拒绝协商或共事。拒:拒绝。
- 3 拒马叉子
- 拒马叉子,其实指的就是拒马,拒马是一种木制的可以移动的障碍物,是一种障碍器材。夏商周三代便有了早期拒马,即将木柱交叉固定成架子,架子上镶嵌带刃、刺。当时用以堵门,阻止行人通过,后来用于战斗,以阻止和迟滞敌人军马的行动,并可杀伤敌人。
- 4 拒守
- 释义:据险坚守。
- 5 拒人千里
- 形容对人态度傲慢。
- 6 拒谏
- 拒谏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jù jiàn,意思是拒绝规劝。
- 7 拒俄运动
- 1903年4月,俄国撕毁中俄《东三省交收条约》,并提出七项无理要求,中国人民为此集会、游行、通电,表示反对,拒俄运动爆发。
- 8 拒斥
- 拒斥,读音 jù chì,汉语词语,指拒绝,排斥。
- 9 拒狼进虎
- 拒狼进虎是汉语词语,拼音jù láng jìn hǔ,出自《读史感赋》。
- 10 拒马枪
- 古兵器 又称拒马,是把多支长枪插在原木上,用以阻挡敌骑兵冲锋的一种障碍物。 《通典·兵五》引《卫公兵法·攻守战具》:“拒马枪,以木径二尺,长短随事,十字凿孔,纵横安检,长一丈,锐其端,可以塞城中门巷要路,人马不得奔驰。”《宋史·郭谘传》:“ 康定 西征, 谘 上战略,献拒马枪阵法。”
- 11 拒命
- 拒命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jù mìng,意思是抗命,不服从命令。
- 12 拒付
- 拒付是“拒绝承付” 的简称,在转账结算过程中,付款方对款项的支付表示异议而不同意付款的行为。通常指采用异地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付款方拒绝付款为 “拒付”。拒付的理由一般有: 销货单位发运的商品数量、规格、质量或价格等与购销双方签订的经济合同规定不符。拒付分为两种: 拒付全部价款称为“全部拒付”; 拒付部分价款称为“部分拒付”。付款单位提出的拒付理由,须经其开户银行审查同意后才能成立。银行应本着维护收付双方经济利益的原则认真审查,公正处理。对无理拒付的应按国家规定的扣款顺序扣收价款,如因此形成延付,由付款单位支付赔偿金。目前,采用其他结算方式如果付款方拒绝付款,银行不受理审查,直接将结算凭证退回收款方,由收付双方自行解决。
- 13 拒絶
- 拒绝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ù jué,有两种解释,一是不答应,不同意,明确地表示不愿意做或不愿意;二是隔断;遏绝。出自《鹤林玉露》。
- 14 迥非
- 迥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iǒng fēi ,是指绝非,远远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