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父读音
公父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公甫"。 2.复姓。春秋时鲁国有公父文伯。见《左传.定公五年》。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公甫”。复姓。 春秋时鲁国有公父文伯。见《左传·定公五年》。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公父
公父相关词语
- 1 公服
- 公服是从北魏北齐至明朝的品官在公事、常朝、谒见、婚礼时所穿的一种汉服,服色有紫、朱、绿、青四等,相当于现在公务人员所穿的制服。由于省略了朝服许多繁琐的挂佩,所以公服又有“从省服”之称。如公服即比朝服少蔽膝、剑、绶诸物。明代由右衽圆领袍、纱帽幞头、束带组成,公服制度被日本、朝鲜等汉文化圈国家普遍采用。
- 2 公槐
- 公槐,拼音是gōng huái,是汉语词汇,解释为三公之位。
- 3 公共租界
- 公共租界(gōng gòng zū jiè)旧时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大城市以租借名义强迫划定的共同管理的区域。中国共有两处公共租界,分别是上海公共租界和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图中是上海公共租界标志。
- 4 公婆
- 公婆,是指夫妻的关系。在粤语当中,当夫妻可以叫成两公婆。
- 5 公民权
- 公民权是“公民权利”的简称。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身等各项权利。既包括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又包括一般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美国学者将公民权分为两类:实体权和程序权。实体权指宪法和法律关于保护人身、言论、出版、集会、宗教信仰的自由;私有财产权;请愿权、选举权等。程序权指作为保护实体权手段的、有关司法程序上的一些权利,如不受非法搜査与扣押等。
- 6 公刘
- 公刘(1927年3月7日—2003年1月7日),原名刘仁勇,又名刘耿直,江西南昌人。当代著名诗人、作家。主要作品有《上海夜歌(一)》、《神圣的岗位》、《黎明的城》、《在北方》、《白花·红花》、《离离原上草》、《仙人掌》等。
- 7 公荐
- 释义:唐宋代台阁近臣推荐贡举人,谓之“公荐”。《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元年》:“故事,每岁知贡举官将赴贡院,台阁近臣得荐抱才艺者,号曰公荐。”
- 8 公酒
- 释义:因公事酿造之酒。《周礼·天官·酒正》:“凡为公酒者,亦如之。” 郑玄 注:“谓乡射饮酒,以公事作酒者,亦以式法及酒材授之,使自酿之。”
- 9 公检法
- 总而言之,“公检法”即国家机关为公民执法的三大部门。
- 10 公良
- 姓。指公良姓。公良(Gōng liáng)姓源流单纯,出自周朝公子良后代,以祖名为氏。
- 11 公开信
- 公开信是将内容公布于众的信件。公开信可以笔写,也可以印刷、张贴、刊登和广播。其对象一般比较广泛,如“三八”妇女节写给全国妇女的公开信;“五四”青年节写给全体青年的公开信;也可写给一人。不论是写给社会中的某一部分人或写给个人,从写信者的角度看,都希望有更多人的阅读、了解,甚至讨论信中的问题。信的内容一般涉及比较重大的问题,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教育作用和宣传作用。公开信类型。
- 12 公权
- 公权就是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军事权。笼统的讲就是国家管理权。在民主国家,这些权力都是分开的,立法权属于国会、司法权属于司法机关、行政权归政府、军事权由国家,这些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制约。而专制国家则不同,政府包揽了这些所有的权力。
- 13 公府
- 释义:1、君主之府。2、三公之府。3、官府。4、宅第的尊称。
- 14 公而忘私
- 公而忘私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gōng ér wàng sī,意思是指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不去讲究个人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