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旁苦李读音
道旁苦李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路边的苦李,走过的人不摘取。比喻被人所弃、无用的事物或人。
引证解释
⒈ 同“道边苦李”。
引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阮龙光》:“不意鷽鳩伎俩,决飞祇抢榆枋,白髮青衫,竟作道旁苦李。”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道旁苦李
道旁苦李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道边苦李
道旁苦李相关词语
- 1 道統
- 道统之说最早滥觞于孟子,其言曰︰“由尧舜至于汤,由汤至于文王,由文王至于孔子,各五百有余岁,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隐然以继承孔子自任。
- 2 道烦恼
- 1.见"道恼"。
- 3 道台
- (1) 古代官职名,也叫道员 英 “taotai,”formerly,Intendant of Circuit
- 4 道士
- 通常指崇奉道教而又从事教务的人。或者修佛道之士的略称,魏晋时指和尚。也作有德之士的解释。
- 5 道字
- 吐字;咬字。 唐 李白 《对酒》诗:“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 6 道林纸
- “道林纸”正名为“胶版印刷纸”,是专供胶版印刷的用纸,也适用于凸版印刷。胶版印刷纸一般用漂白化学木浆、竹浆、破布浆及草浆抄制,还需适当地多加填料和胶浆,在长网造纸机上抄制,并经过压光制成。
- 7 道德品质教育
- 道德品质教育,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响,促进他们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活动,是德育内容之一。影响和促进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在中国学校日常工作中主要指学生守则教育,学校常规纪律训练,遵守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养成谦虚、谨慎、诚实、正直、勇敢、勤劳、俭朴等优良品质。
- 8 道边苦李
- 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 9 道德观念
- 道德观念(moral idea),道德的主观方面。反映历史上变化着和发展着的道德关系,即人们在道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与一般的反映不同。它包含特殊的道德论证,反映的并不只是行为的本身,而是包含着行为的品格和价值。其形成不仅意味着人们要了解社会上公认的道德行为准则是什么,而且更意味着人们对它们的承认,即切实体会到它们的正确性,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从而才能用来评价别人和自己的行为。它使人们的道德行为变成了真正的自觉行为,保证了人们在是非、善恶之间能够进行正确的选择。
- 10 道德意识
- 道德意识是人们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理论体系的总称。可区分为个体道德意识和群体道德意识。两者的统一,即表现为人们共同承认和遵守的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意识受一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制约。
- 11 道白
- 道白,是戏剧动作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高度凝练化、特殊化了的戏剧性情感符号。《雷雨》中,老爷让萍儿给蘩漪端药的道白,鲁妈让四凤跪下对天起誓——其实是对悲剧命运起誓——的道白,无论语言、无论发音、无论吐词、无论声调,都是全部情感、身心状态由内向外的延伸。当一种情感、一种在知觉中的思想以高强度上升时,就必定孕育在说话——道白——之中。道白,是戏剧动作的“精髓”。
- 12 道家
- 东汉末年道教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春秋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 13 道教
-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道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将道教对“道”之信仰人格化体现。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全国现有住观道士3万余人。宫观是道教徒活动的场所,全国现登记开放的宫观有2千余座。
- 14 道貌俨然
- 犹道貌岸然。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