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藏瘝在简介
智藏瘝在的意思
解释:
指贤人隐遁,病民之臣在位。
出处:
《书 召诰》:“厥终智藏瘝在。”周秉钧易解:“纣政不善,贤者藏匿,病民者在位。”
语法:
智藏瘝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智藏瘝在相关词语
- 1 一家不成两家现在
- 常用为说亲不成,但两家关系仍然照常之意。 《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列公,你道‘两好并一好,爱亲才作亲’;一家不成,两家现在,何至於就糟到如此?”
- 2 凤凰在笯
- 笯:鸟笼。凤凰被关在笼中。比喻有才能者不能施展报负。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凤凰在笯兮,鸡鹜翔舞。”语法:凤凰在笯作宾语、定语;指怀才不遇。
- 3 藏巧于拙
- 有才能而不显示出来。出处:明·洪应明《菜根谭》:“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语法:藏巧于拙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示例:为人不能锋芒毕露,要藏巧于拙
- 4 三智五猜
- 比喻用尽心思,多方猜测。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老娘也不消得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个十分。”语法:三智五猜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多方猜测。
- 5 东藏西躲
- 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出处: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枪刀剑戟都潎样。”语法:东藏西躲作谓语、状语;指逃避。示例:真亏你领着母亲和一群孩子东藏西躲的,末一回还要走多少里路,翻一道大岭。(朱自清《给亡妇》)
- 6 人贫智短
- 指人一到无路可走的时候,思想迟钝,办法也就不多了。同“人穷智短”。出处:《古今小说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常言道‘人贫智短’,他恁地贫困,如何怪得他失张失智?”语法:人贫智短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穷人的智力。示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常言‘人贫智短’,他恁地贫困,如何怪得他失张失智?”
- 7 大智大勇
- 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出处:陈立德《前驱》:“他们需要探求真理的大智大勇,需要百折不回的坚韧毅力。”语法:大智大勇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称赞。示例:我们很佩服他在处理此事过程中所展示的大智大勇。
- 8 拳拳在念
- 拳拳:恳切。在念:在思念之中。形容老是牵挂着。出处:元 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老夫自登仕路以来,与兄弟张镐,数载不能相会,未知进取功名也流落四方,老夫常切切之心,拳拳在念。”
- 9 物在人亡
- 人死了,东西还在。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出处:宋·曾会《重登潇湘楼》诗:“物在人亡空有泪,时殊事变独伤心。”语法:物在人亡作谓语、宾语、分句;指怀念故人。示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麝月忙也笑道:‘这是晴雯的针线。’又叹道:‘真真物在人亡了!’”
- 10 流言止于智者
- 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出处:《荀子 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语法:流言止于智者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指谣言。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4回:“流言止于智者,诸兄都是高人,怎么以戏言当真?”
- 11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 比喻只要基础或根本还存在,暂时遭受损失或挫折无伤大体。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姑娘身上不大好,还得自己开解着些。身子是根本,俗语说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语法: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复句式;作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毛泽东《论持久战》:“如果避免了战略的决战,‘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虽然丧失若干土地,还有广大的回旋余地。”
- 12 智勇双全
- 智:智谋。智谋和勇敢两方面都齐备。指既有智慧;又很勇敢。出处:元 关汉卿《侯宴》第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韬,智勇双全,寸铁在手,万夫不当之勇。”语法:智勇双全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要讲究策略,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 13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吃苦的事情走在别人前面,享受的事走在别人后面出处: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同别人计较享受的优劣,而同别人比较革命工作的多少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语法: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14 在谷满谷
- 《庄子·天运》:“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坑满坑。”此谓奏乐时声音遍及各处,形容道的无所不在。后以“在谷满谷”形容人物众多。出处:《庄子·天运》:“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坑满坑。”语法:在谷满谷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大家在问
藏 字的笔顺写法
藏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藏 ”字共有17画,笔顺写法是:横 竖 竖 横 撇 竖折/竖弯 横 撇 横 竖 横折 横 竖 竖折/竖弯 斜钩 撇 点
2、藏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