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臭熏天简介
铜臭熏天的意思
解释:
铜臭:铜钱的气味。充满难闻的铜钱气味。常用以讥刺有钱人品行丑恶。也指贿赂公行,败坏风气。
成语造句
- 1.这里就如酒池肉林,铜臭熏天,甚至那些表演着单纯的哥哥妹妹们暗地里干着令人反胃的勾当。
- 2.如今的寺庙,高香熊熊、铜臭熏天。
- 3.很多地方为了开发旅游业肆意改变古迹、自然风景最原始的面貌,让原本心灵自由驰骋的地方变成铜臭熏天的敛财之地!
- 4.看来真是事在人为啊,一个整天吞吐亿万钞票的银行,不但可以避免铜臭熏天,还可以高风亮节,展现温情脉脉的君子之风。
- 5.商贾之事,铜臭熏天,未见其本事。
- 6.可谓“大”也;细看,学术造假,衙门气息,铜臭熏天……可谓无“学”也。
铜臭熏天相关词语
- 1 仰天大笑
- 仰头朝天而大声地笑
- 2 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
- 阔:宽广。大海辽阔随鱼跳跃,天空空旷任鸟飞翔。形容无牵无挂,自由自在。比喻可充分施展抱负出处: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引《古今诗话》:“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语法: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7回:“这四个人得了这道赦书,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从鹊华桥发脚,由黑虎庙到了贡院里边,毕进指点着前后看了一遍。”
- 3 天坼地裂
- 坼:裂开。 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出处:唐·李朝威《柳毅传》:“语未毕,而大声忽发,天坼地裂,宫殿摆簸,云烟沸涌。”
- 4 唯恐天下不乱
- 恐:恐怕。指希望天下大乱以达到自身的目的出处: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这种混乱状况确实给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的活动,提供了一方面的有利条件。”语法:唯恐天下不乱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示例: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瞬息万变,唯恐天下不乱。”
- 5 水天一色
- 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出处:唐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语法:水天一色主谓式;作定语;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示例:那洞庭湖真个波涛万顷,水天一色。(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九回)
- 6 云天雾地
-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田里功夫,他比你爸爸还强一色。就是有点面胡,吃了酒,尤其是有点云天雾地。”语法:云天雾地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柯岗《逐鹿中原》第六章:“一天到晚云天雾地地乱说!”
- 7 高义薄云天
- 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同“高义薄云”。出处:《宋书 谢灵运传论》:“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语法:高义薄云天作谓语、补语;形容人很讲义气。示例:某官淡交如水,高义薄云天。宋 魏了翁《回生日启》
- 8 没法没天
- 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你是那里的这么个横强盗,这样没法没天的!我偏要打这里走。”语法:没法没天作谓语、定语、补语;指违法乱纪。
- 9 天道无亲
- 谓天道公正,无偏无私。出处:《老子》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语法:天道无亲作宾语、定语;用于慨叹等。示例:唐·陈子昂《梓州射洪县武东山故居士陈君碑》:“骄奢自咎,天道无亲,思我松柏,恭俭是遵。”
- 10 哀天叫地
- 哀:悲哀。悲哀地呼天喊地。形容悲痛至极。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平儿、丰儿等哭的哀天叫地,贾政心中也有些烦难,顾了这里,丢不下那里。”语法:哀天叫地作谓语、状语;用于悲伤。示例:平儿丰儿等哭的哀天叫地,贾政心中也着了忙。(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
- 11 地覆天翻
-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出处:唐 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语法:地覆天翻作状语、定语;比喻变化大。示例:清·叶廷琯《吹网录·明潞王画兰石刻》:“地覆天翻痛甲申,南都议立事纷纭。”
- 12 挟天子令诸侯
- 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出处:元·孔文卿《地藏王证东窗事犯》第一折:“信着个挟天子令诸侯紫绶臣,待损俺守边塞破敌军铁衣郎!”语法:挟天子令诸侯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政治要挟。示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1回:“此言岂不羞乎?天下岂不知你挟天子令诸侯?”
- 13 天人感应
- 感应:交感相应。指有意志的天与世间的人能够交感相应出处:唐·陈子昂《谏政理书》:“天人感应,阴阳相和。”语法:天人感应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茅盾《白居易及其同时代的诗人》:“白居易这段议论,因袭汉儒天人感应之说。”
- 14 齐天大圣
- 指神通广大的人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0卷:“一个是通天大圣,一个是弥天大圣,一个是齐天大圣。”语法:齐天大圣作宾语、定语;指神通广大的人。示例:沈从文《摘橘子》:“当年齐天大圣也受不了,你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