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天叫地简介
哀天叫地的意思
解释:
哀:悲哀。悲哀地呼天喊地。形容悲痛至极。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平儿、丰儿等哭的哀天叫地,贾政心中也有些烦难,顾了这里,丢不下那里。”
语法:
哀天叫地作谓语、状语;用于悲伤。
示例:
平儿丰儿等哭的哀天叫地,贾政心中也着了忙。(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
哀天叫地相关词语
- 1 地覆天翻
-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出处:唐 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语法:地覆天翻作状语、定语;比喻变化大。示例:清·叶廷琯《吹网录·明潞王画兰石刻》:“地覆天翻痛甲申,南都议立事纷纭。”
- 2 挟天子令诸侯
- 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出处:元·孔文卿《地藏王证东窗事犯》第一折:“信着个挟天子令诸侯紫绶臣,待损俺守边塞破敌军铁衣郎!”语法:挟天子令诸侯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政治要挟。示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1回:“此言岂不羞乎?天下岂不知你挟天子令诸侯?”
- 3 耗矣哀哉
- 语本《汉书·董仲舒传》:“ 秦 國用之,死者甚衆,刑者相望,秏矣哀哉!” 颜师古 注:“秏,虚也。言用刑酷烈,誅殺甚衆,天下空虚也。秏音呼到反。或曰,秏,不明也,言刑罰闇亂。音莫報反。”秏,同“ 耗 ”。后用以表示对政治、社会昏乱的悲愤。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叙》:“而 中國 之民,遂二千年被暴主夷狄之酷政,耗矣哀哉!” 梁启超 《新民说》六:“耗矣哀哉!吾 中國 人之無國家思想也。”
- 4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 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法眼宗 西余体柔禅师》:“进前即触途成滞,退后即噎气填胸,直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语法: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示例:大家的心境都已经达到绝望的程度了,真个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对着那浩浩的赣江,竟想喊出两声蹩脚的秦腔了。(郭沫若《南昌之一夜》)
- 5 干戈满地
- 干戈出处:《江南余载》
- 6 烈日中天
- 太阳光很猛烈,高高挂在当空,一般指午时,偏重于时间段。示例:从清晨登山至今,沿路上行,不知不觉已是烈日中天,炎阳似火烤得我汗流浃背。
- 7 心高于天
- 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超过现实出处:《故事新编》
- 8 名重天下
- 形容名声极大。
- 9 天赐之福
- 天赐的恩惠或怜悯的仁慈语法:天赐之福作宾语;指天赐的恩惠。示例:我希望有天赐之福
- 10 天地良心
- 天知地知,自己也问得过良心,确实没有说假话、做坏事语法:天地良心作分句、宾语;表白自己的用语。示例:我对得起天地良心,没有干任何亏心事
- 11 平治天下
- 平:平定;天下:指全中国。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语法:平治天下作谓语、定语;指治理国家。示例:夫人君之所以能平治天下者,以能居高而听卑耳。(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一)
- 12 去天尺五
- ①谓与宫廷相近。②极言地势之高。出处:宋·黄庭坚《醉蓬莱》词:“尽道黔南,去天尺五。”语法:去天尺五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引《辛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 13 天道无亲
- 谓天道公正,无偏无私。出处:《老子》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语法:天道无亲作宾语、定语;用于慨叹等。示例:唐·陈子昂《梓州射洪县武东山故居士陈君碑》:“骄奢自咎,天道无亲,思我松柏,恭俭是遵。”
- 14 没法没天
- 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你是那里的这么个横强盗,这样没法没天的!我偏要打这里走。”语法:没法没天作谓语、定语、补语;指违法乱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