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炭不同炉简介
冰炭不同炉的意思
解释:
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
出处: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休把我衣服扯住,情知咱冰炭不同炉。”
语法:
冰炭不同炉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两种对立的事物。
示例:
你深思虑,因何难共处?岂不闻冰炭不同炉。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
成语造句
- 1.世间君子与小人原是冰炭不同炉的。
- 2.再说他是官人,我们是响马,冰炭不同炉。
- 3.在这个世界上,冰炭不同炉,正邪不两立。
- 4.左光禄大夫,尚书省侍郎冯延巳马上接住查文徽的话奉承道,他与户部尚书冯延鲁是同父异母兄弟,却冰炭不同炉,分属两党。
- 5.自古薰莸原异器,从来冰炭不同炉。
- 6.铁血门无恶不作,咱们偏又行侠仗义,正是冰炭不同炉,早晚有图穷匕见的一天。
英语翻译
- 英语:
as incompatible as ice and hot coals
冰炭不同炉相关词语
- 1 势不可当
- 当:抵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出处:《晋书 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语法:势不可当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3回:“马超士卒,蓄锐日久,到此耀武扬威,势不可当。”
- 2 一脉同气
- 谓出于同源。指同胞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出处:《醒世姻缘传》引起:“兄弟本是合爹共娘生的,不过分了个先后,原是一脉同气的。”语法:一脉同气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山不转水转
- 比喻世界渺小,这里不遇那里遇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0章:“山不转水转。他把根扎牢了,到时其它事说不定都可以解决……”语法:山不转水转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世界渺小。示例:王朔《懵然无知》:“山不转水转,没准将来还要因为什么共事呢?”
- 4 数奇不偶
- 奇:单数;数奇:命运不好;不偶:不遇。指遭遇不顺利出处:清·汪琬《资政大夫驻防京口协领祖公墓志铭》:“官止于协领,年止于下寿,抑何数奇不偶也?”语法:数奇不偶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5 词不悉心
- 悉:尽,全。言词不能完全表达心意。出处:唐·李朝威《柳毅传》:“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 6 敖不可长
- 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语法:敖不可长作谓语、定语;指戒骄戒躁。示例:我们要教育他敖不可长的道理。
- 7 孜孜不已
- 勤勉从事,努力专一,不肯停歇出处:汉·荀悦《汉纪·平帝纪》:“故乱则统其理,危则致其安,祸则引其福,绝则接其继,幼则代其任,夙夜孜孜不已,凡以为天下厚刘氏也。”语法:孜孜不已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示例:《隋书·杨素传》:“以为阴阳之书,圣人所作,祸福之理,特须审慎。乃遍历川原,亲自占择,纤介不善,即更寻求,志图元吉,孜孜不已。”
- 8 势不得已
- 由于形势所迫而不得不如此。出处:汉·扬雄《解嘲》:“彼岂好为艰难哉?势不得已也。”
- 9 不足为据
- 足:够得上;据:证据。不能作为依据。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语法:不足为据动宾式;作谓语;指事情或言论不能成为凭据。示例: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10 兵在精而不在多
- 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出处:《五代史平话 周史》:“凡兵在乎精,不在乎多。”语法:兵在精而不在多作宾语、分句、定语;指用兵。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抚台还跟我谈起,兵在精而不在多,又说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 11 层出不穷
- 层:重复;层出:重复地出现;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有时喻指事物变幻之快。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二》:“天下之巧,层出不穷,千变万化,岂一端所可尽乎?”语法:层出不穷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表示连续不断地出现。示例:爱国精神之表现于中外文学里已经是层出不穷的,数不胜数了。(闻一多《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
- 12 高攀不上
- 不能同等与地位、名誉较自己高的人结交或攀亲出处: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章:“你们钟府上是做官的仕宦之家,我们做买卖的,恐怕高攀不上吧?”语法:高攀不上作谓语、宾语;用于自谦。示例:王朔《我是你爸爸》:“万一她觉得高攀不上呢?这岂不是弄巧成拙?”
- 13 犯天下之不韪
- 犯:触犯;不韪:不是,错误。公然做天下都认为最大错误的事情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语法:犯天下之不韪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做最大错误的事情。示例: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
- 14 合则留,不合则去
- 合:投契,融洽。意见相合就留下共事,不合就离开出处:宋·苏轼《范增论》:“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项羽以成功名,陋矣。”语法:合则留,不合则去作定语、分句;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