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近意远简介
言近意远的意思
解释:
同“言近旨远”。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
语法:
言近意远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言近意远相关词语
- 1 温情密意
- 谓情意温柔亲密。出处:瞿秋白《饿乡纪程》:“然而散见零星的翠色,好一似美人的眉飞色舞,已确然见温情密意的‘春之和畅’之先声。”语法:温情密意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2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出处:《诗经 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语法: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复句式;作主语、分句;用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示例:对待批评的态度,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3 词不达意
- 达:表达。语言或文辞不能确切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也作“文不逮意”、“辞不达意”。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0回:“还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语法:词不达意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词语不能确切表达意思。示例: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
- 4 诗情画意
- 原指诗歌绘画所蕴含的情感、意境。也用来形容美好的自然景物。出处:宋 周密《清平乐 横玉亭秋倚》词:“诗情画意,只在阑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语法:诗情画意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清 毛祥麟《墨余录》:“诗情画意,尚可言传,惟此一片深情,当于言外领味。”
- 5 高情远意
- 见“高情远致”。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西昆体》:“义山诗世人但称颂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语法:高情远意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语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今已经三月下旬了,转眼‘五荒六月’,家家要应付眼前。”
- 7 前程远大
- 前程:前途。比喻前途远大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五卷:“先生前程远大,宜择高枝栖止,以图上进。”语法:前程远大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前途。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6章:“惠良一直搞行政工作,而且担当了领导职务,在他那一代人中,算是前程远大之辈。”
- 8 托诸空言
-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出处:清·朱珪《序》:“若方将试吏事,则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利病之实,不徒托诸空言也。”语法:托诸空言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9 神谟远算
- 见“神谟庙算”。出处:康有为《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臣闻一姓之霸有天下者,刻蒥其钟鼎,摩诃其灵庙,徘徊其册府,皆有神谟远算,深计长虑,以为子孙万世之业。”语法:神谟远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主情造意
- 指为首的、主谋的人。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把白胜押到厅前,便将索子捆了,问他主情造意。”语法:主情造意联合式;作宾语;指主谋的人。示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把白胜押到厅前,便将索子捆了,问他主情造意。”
- 11 桃李无言
- 比喻实至名归。
- 12 一言陷人
- 陷:陷害。进谗言去陷害人。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自古奸臣佞妾以一言陷人者众矣。”
- 13 生意盎然
- 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语法:生意盎然作谓语、定语;指充满活力。示例:雨后的春笋呈现一遍生意盎然的景象
- 14 涎言涎语
- 厚着脸皮胡言乱语,撒赖。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4回:“那贾琏撒娇撒痴,涎言涎语的,还只管乱说。”语法:涎言涎语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