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遇良材简介
将遇良材的意思
解释:
良材:本领高的人。大将遇上本领高的人。比喻两雄争斗,本领相当。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四回:“两个就清风山下厮杀,真乃是棋逢敌手难藏幸,将遇良材好用功。”
语法:
将遇良材作谓语、定语;常与“棋逢对手”连用。
示例: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31回:“两个正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材。”
将遇良材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将遇良才
成语造句
- 1.这二人棋逢对手,将遇良材,斗了个酣畅淋漓。
- 2.两人转瞬之间,斗了一百多招,当真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材,看得王郢等人都是不禁惊心动魄,大呼过瘾。
- 3.诸葛亮用关羽真是将遇良材。
- 4.张良望越斗越是心焦,从眼下情形看来,他与李越前不过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材,再这样斗下去,恐怕没有个三天三夜也难分出胜负。
- 5.最后方天被逼无奈,拐骗团里叫箭猪的那位兄弟和他下,结果却发现他们居然棋逢敌手,将遇良材,下着下着,居然开始惺惺相惜起来。
- 6.两人厮杀,正棋逢对手,将遇良材。
英语翻译
- 英语:
meet one's match
将遇良材相关词语
- 1 遇难呈祥
- 碰到灾难也能化为吉祥。出处:昆曲《十五贯》第七场:“若是想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找人能逢,谋事能成,赌钱能赢,起个数,便知分晓。”语法:遇难呈祥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祝愿。示例:观众有这种心理,好人不怕落难,却要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光明日报》1982.12.20
- 2 净盘将军
- 盘:盘子。指十分贪吃的人出处: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因何封我做净盘将军,若有人请我到的酒席上,且不吃酒,将各样好下饭,狼餐虎噬,则一顿都噻了,方才吃酒,以此号为净盘将军。”语法:净盘将军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3 一将成功万骨枯
- 指一个将帅功成名就要以上万人的死亡为代价出处:洪楝园《后南柯·甲阵》:“一将成功万骨枯,手提髑髅血模糊。”语法:一将成功万骨枯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搴旗虏将
- 搴:拔取;虏:俘获。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出处:宋·崔伯易《感山赋》:“乘间薄人,肝脑涂地,以搴旗虏将而为乐。”语法:搴旗虏将作谓语;指英勇善战。
- 5 将李代桃
- 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顶替。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守楼》:“贞丽从良,香君守节,雪了阮兄之恨,全了马舅之威,将李代桃,一举四得,倒也是个妙计。”语法:将李代桃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6 将本求财
- 见“将本求利”。出处: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将本求财,在家出外,诸般儿快。”语法:将本求财作宾语、定语;用于经商等。示例:小本生意就靠将本求财
- 7 遇事风生
- 形容遇到事情进行处理像风一样迅速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语法:遇事风生作谓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陈亮《谢黄正言启》:“遇事风生,辈流退缩;责难山立,左右惊嗟。”
- 8 将功赎罪
- 将:用;拿;赎:抵尝;弥补。拿功劳来抵偿罪过。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1回:“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容将功赎罪。”语法:将功赎罪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拿功劳补偿过失。示例: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容将功赎罪。(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
- 9 就地取材
- 就在原地寻取所需要的材料。出处:《诗经 豳风 七月》:“蚕月条桑。”唐 孔颖达疏《十字注疏》:“条其桑而采之,谓斩条于地,就地采之也。”语法:就地取材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噫,岂其娶妻必齐之姜,就地取材,但不失立言之大意而已矣。(清 李渔《笠翁偶集 三 手足》)
- 10 良质美手
- 质:本质;美手:好手。指心灵善美,手工灵巧出处:《梁书·柳恽传》:“卿巧越嵇心,妙臻羊体,良质美手,信在今辰。”语法:良质美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樗栎庸材
- 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出处:唐 杨炯《显川县令李公墓志铭》:“炯樗栎庸材,瓶筲小器,仰惟先支,叨雅契于金环;俯逮婚姻,荷深知于玉润。”语法:樗栎庸材联合式;作宾语;比喻无用之材。示例:庶曰:“某樗栎庸材,何敢当此重誉。”(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 12 虾兵蟹将
- 古代神怪小说里海龙王手下的兵将。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喽罗。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东海龙王敖广急忙起身,与龙子龙孙、虾兵蟹将出宫。”语法:虾兵蟹将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兼语;含贬义。示例:汪精卫和他的虾兵蟹将已在公开讨论“和平”。(邹韬奋《抗战以来 “来宾”放炮》)
- 13 豪厘之差,将致千里
- 豪:通“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差:差异;致:招引。指极其微小的差错,最终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出处:《晋书·陶侃传》:“然某等区区,实恐理失于内,事败于外,豪厘之差,将致千里,使荆蛮乖离,西嵎不守,唇亡齿寒,侵逼无限也。”语法:豪厘之差,将致千里作宾语、分句;用于强调不能有一丝差错。
- 14 朴斫之材
- 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博喻》:“肤表或不可以论中,望貌或不可以核能,仲尼似丧家之狗,公旦类朴斫之材。”语法:朴斫之材作宾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