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屦踵决简介
纳屦踵决的意思
解释:
纳:穿;屦:鞋;踵:脚后跟;决:破裂。穿上鞋子,破了后跟。形容衣着褴褛。
出处:
《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语法:
纳屦踵决作定语;指生活贫困。
英语翻译
- 英语:
be down at the heels
纳屦踵决相关词语
- 1 深文周纳
- 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把不根据事实而牵强附会给人硬加罪名。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语法:深文周纳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但这也许是“刀笔吏”工的深文周纳。(鲁迅《华盖集续编 可惨与可笑》)
- 2 汗流至踵
- 汗出得多,流到脚跟。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出处:《庄子·田子方》:“御寇伏地,汗流至踵。”语法:汗流至踵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满身大汗。
- 3 招权纳贿
- 招权:弄权,揽权;纳贿:接受贿赂。抓权力,受贿赂。出处: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 臣寮雷孝友上言》:“遂招权纳贿,其门如市。”语法:招权纳贿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他父子济恶,招权纳贿,卖官鬻爵。(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四十卷)
- 4 天冠地屦
- 比喻双方相差极大。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日者列传》:“夫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此相去远矣,犹天冠地屦也。”语法:天冠地屦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双方相差极大。示例:宋 洪迈《容斋五笔 忠义出天资》:“人之贤不肖,相去何止天冠地屦乎!”
- 5 招降纳款
- 招:招引;纳:接纳;款:投诚。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出处: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明道》:“岂非招降纳款,开之以自新乎!”语法:招降纳款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遗簪堕屦
- 簪:针形首饰;屦:鞋。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或故情。指不忘旧友出处:唐·张说《让右丞相第二表》:“臣幸沐遗簪堕屦之恩,好生养志之德。”语法:遗簪堕屦作宾语、定语;比喻旧物或故情。
- 7 趾踵相接
- 形容人数之多。出处: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师范》:“此外握风气之权者,为书院山长,为蒙馆学究,车载斗量,趾踵相接。”语法:趾踵相接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纳污藏秽
- 纳:容纳;秽:肮脏,污秽。包藏容纳污浊肮脏的东西。比喻包容坏人坏事出处:宋·叶适《东嘉开河记》:“故大川浅不胜舟,而小者纳污藏秽,流泉不来,感为疠疫,民之病此,积四五十年矣。”语法:纳污藏秽作谓语、定语;用于坏人聚积的场所。示例: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遂使首善贤士之关,翻为纳污藏秽之府。”
- 9 踵趾相接
- 谓脚迹相连。形容人数众多,接连不断。出处:杨天石《黄遵宪》:“黄遵宪盛赞他们‘前仆后起,踵趾相接,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语法:踵趾相接作谓语、定语;指人多。示例:缅想当年景象:那种踵趾相接的商旅队,商旅队中各种语言的交响。韩北屏《非洲夜会·橘林茶香》
- 10 垂帘听决
- 见“垂帘听政”。出处: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皇上冲龄,未能亲政,天步方艰,军国事重,暂请皇太后垂帘听决。”语法:垂帘听决作谓语、定语;形容女后当朝处理国事。
- 11 含垢纳污
- 垢、污:脏垢;污秽。心里忍受着羞耻和污辱。本指国君应当有容忍耻辱和诬枉的气度。后指有容忍耻辱的度量;也转用以形容秽恶聚集之处;或包容坏人坏事。出处: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语法:含垢纳污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1)你们以为这里是含垢纳污之地,能容忍你们胡作非为吗?别白日作梦了,快滚吧!(2)廉颇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含垢纳污,处处忍让。
- 12 肘见踵决
- 见:出现;踵:脚后跟,指鞋后跟;决:裂开。整一整衣襟,胳臂肘露了出来,拔一拔鞋,脚后跟露了出来。形容非常贫穷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让王》:“捉衿而肘见,纳履而踵决。”语法:肘见踵决作谓语、定语;指非常贫穷。示例: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1回:“要之,鸡鱼降而为蔬,此即米珠薪桂之渐也;绸帛降而为布,那肘见踵决之状,也就不远了。”
- 13 比肩随踵
- 犹比肩继踵。形容接连不断。出处:《韩非子 难势》;“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随踵而生也,世之治者不绝于中。”语法:比肩随踵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连续不断。
- 14 引领企踵
- 引领:伸长脖子;踵:脚后跟。伸长勃子,踮起脚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出处:南朝·梁·萧统《大吕十二月》:“分手未遥,翘心且积,引领企踵,朝夕不忘。”语法:引领企踵作谓语、状语;指盼望心切。示例:宋·秦观《李泌论》:“而范阳之人独以为主,引领企踵,惟恐其不兴,此所谓家臣不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