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口不言简介
闭口不言的意思
解释:
闭住嘴巴不言语;指有话不说。
出处:
西汉 桓宽《盐铁论 刺复》:“是以曹丞相日饮醇酒,倪大夫闭口不言。”
语法:
闭口不言连动式;作谓语;比喻人因各种原因而不说话。
示例:
(1)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直说得他闭口不言。(2)对那些无聊的争论,我是闭口不言,概不参与。
成语造句
- 1.当我们赞美上帝时,敌人就闭口不言。
- 2.官方人士一露面,人家就闭口不言了。
- 3.我们一问到他的家庭时,他总是闭口不言。
- 4.他对他的初恋姑娘一直闭口不言。
- 5.猪崽子张嘴要说,瞥见杰克的眼神,又闭口不言。
- 6.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直说得他闭口不言。
英语翻译
- 英语:
keep one's mouth shut <button up one's mouth; keep one's between one's teeth; be left without a word to say>
闭口不言相关词语
- 1 疏不闲亲
- 亦作“疎不閒親”。见“ 疏不間親 ”。
- 2 目不给视
- 给:供给。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又美又多出处:宋·周邦彦《汴都赋》:“沉沙栖陆,异域所至,殊形妙状,目不给视,无所不有。”语法:目不给视作谓语、定语;用于美景等。
- 3 赞不絶口
- 不住口地称赞。出处:出自《警世通言》卷二十七和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宝玉看了,赞不绝口。”语法:作谓语、分句
- 4 各不相下
- 各:各自;下:位置低。双方相比分不出高下。指双方对峙分不出胜负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5回:“与申大善士一帮旗鼓相当,彼此各不相下。”语法:各不相下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局势。示例:《塞上行·行记·忆西蒙》:“你想要骆驼自己加速它行进的速度,最好让它们并排着前进,它们各不相下,我们赶路的人,却占了便宜了。”
- 5 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到处寻找都没找到,却由偶然的机会轻易得到了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8回:“往上一瞧,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着的一群俊俏后生,心中欢喜不尽,暗说道:‘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语法: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
- 6 媒妁之言
- 媒妁:说合婚姻的人。媒人的介绍。出处:《孟子 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踰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语法:媒妁之言作主语、宾语;指媒人的介绍。示例:叶圣陶《儿子的订婚》:“有‘媒妁之言’,而媒妁只不过揭开各人含意未伸的意想。”
- 7 不遑启处
- 没有闲暇的时间过安宁的日子。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出处:《诗经 小雅 采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汉 韩婴《韩诗外传》卷四:“匹夫百亩一室,不遑启处,无所移之也。”
- 8 无所不知
- 什么事情都知道,没有不懂得的。出处:《列子·黄帝》:“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故得引而使之焉。”语法:无所不知作谓语、定语;指万事通。示例:知之者为主,是故虽无所不知,而有所不能行。宋·苏轼《中庸论上》
- 9 遭际不偶
- 同“遭逢不偶”。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原来他因为自己辛苦一生,遭际不偶,此番回家,早打了个再不出山的主意。”语法:遭际不偶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0 流言蜚语
- 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出处:《明史 马孟桢传》:“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语法:流言蜚语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示例:村里人传开了流言蜚语,说什么夏家的寡妇不正派,伤风败俗。(杨朔《渔笛》)
- 11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 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第224卷:“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为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语法:不痴不聋,不做家翁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不痴不聋,不做家翁,我们还是装糊涂吧
- 12 卓而不群
- 卓尔:高高直立的样子;不群:跟别人不一样。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 13 不可轻犯
- 不能侵凌触犯出处:《防共协定》
- 14 赤口烧城
- 赤舌:指谗言。比喻谗言为害极其严重出处:明·杨慎《后蚊赋》:“谮有国兮,赤口烧城;烦言喷兮,积毁销骨。”语法:赤口烧城作谓语、定语;比喻谗言危害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