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善一身简介
独善一身的意思
解释:
同“独善其身”。
出处:
唐·白居易《新制布裘》诗:“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语法:
独善一身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个人修养。
示例:
吾欲力绍绝业,锓木宣布有可成之资,第未有任其责者耳,独善一身曷若与天下共之。金·元好问《通真子墓碣铭》
成语造句
- 1.他以“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为信条,济世理想昭然可见。
- 2.丈夫兼贵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覆周。
- 3.这位以“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为人生信条的影视巨子,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
- 4.这位以“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为人生信条的影视巨子,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 5.邵逸夫说,他常以“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为信条,济世理想昭然可见。
- 6.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英语翻译
- 英语:
maintain one's own integrity
独善一身相关词语
- 1 劝善惩恶
- 劝:勉励;惩:责罚。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出处:《左传·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语法:劝善惩恶作谓语、定语;指惩罚坏人,勉励好人。示例:其于劝善惩恶之意,片言只字之奇,或可取焉。(明 赵弼《效颦集后序》)
- 2 天生一对
- 指生来就注定为一对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十回:“明明果是佳人才子,天生一对也,便是嫣素也觉风光。”语法:天生一对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5回:“真是天生一对,得此淑女,可谓家门有幸,亦于名教有光矣。”
- 3 季布一诺
- 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季布的承诺。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语法:季布一诺作主语、宾语;指守信重诺。示例:明·陆采《明珠记·吐衷》:“昔聂政一言而破面自决,季布一诺而千金不移。”
- 4 广结善缘
- 广泛结交好人缘,出自[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七回。示例:待人应当宽厚,千万不可事事求全责备,才能广结善缘。
- 5 一轨同风
- 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出处:《晋书 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语法:一轨同风联合式;作定语、宾语;比喻国家统一。
- 6 善以为宝
- 把美德当作珍宝。出处:《礼记·大学》:“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 7 一夔一契
- 夔契都是舜时贤臣,后因以“一夔一契”喻良辅。出处:宋·石介《庆历圣德颂》诗:“惟仲淹弼,一夔一契,天实赉予,予其敢忽。”宋·方岳《竹下》诗:“一夔一契付公等,某水某丘如我何。”语法:一夔一契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8 一概抹杀
- 抹杀:抹掉,勾销。 画一笔,全部抹掉。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嘉靖大狱张本》:“是时席元山虽狠愎,亦未敢遽执其事,尚请覆核,而世宗独断,直谓议礼新贵所昭雪,即跖蹻亦必曾史。遂将前后爰书,一笔抹杀。”
- 9 向上一路
- 佛教禅宗谓不可思议的彻悟境界。出处:《碧岩录》第二卷:“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语法:向上一路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要之,更有向上一路在。”
- 10 上下一心
- 上上下下一条心。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上下一心,三军同力,与之远举极战,则不可。”语法:上下一心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邓小平《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我们应切勿骄躁,兢兢业业,上下一心,达成每一个具体任务。”
- 11 一顾倾城
-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后遂以“一顾倾城”形容美女的眼波,亦以喻女子的美貌。出处:《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语法:一顾倾城作定语、状语;用于女性。示例:钱钟书《围城》:“以后飞机接连光顾,大有绝世佳人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的风度。”
- 12 推贤扬善
- 推崇贤人,弘扬善事出处:《汉书·张汤传赞》
- 13 一旦一夕
- 同“一朝一夕”。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语法:一旦一夕作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故魏之亡,亡于孟德偏爱植而植思夺嫡之日。兄弟相猜,拱手以授之他人,非一旦一夕之故矣。清·王夫之《读通鉴论·三国》
- 14 一无忌惮
- 忌惮:顾忌和畏惧。没有一点顾忌和害怕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8回:“纣王心甚欢悦,又见闻太师远征,放心恣乐,一无忌惮。”语法:一无忌惮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