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目可憎简介
面目可憎的意思
解释:
面目:面貌;可憎:令人厌恶。相貌丑陋;令人厌恶。
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语法:
面目可憎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士人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七回)
成语造句
- 1.虽然蝙蝠面目可憎,它却是捕食害虫的益兽。
- 2.尽管他长相俊秀,但却面目可憎。
- 3.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庸俗的评论会湮灭自己的个性,世俗的指点会让自己不知所措。为钱而钱使自己六亲不认,为权而权会使自己胆大妄为,为名而名会使自己巧取强夺,真实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会变成一张张碎片随风飘扬,世俗的我已变得面目可憎。
- 4.这个人面目可憎,讨厌死了。
- 5.村里似乎无人居住,唯一的生命迹象是附近田里一只面目可憎的黑山羊,用一截短绳拴在树上。
- 6.真实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会变成一张张碎片随风飘扬,世俗的我已变得面目可憎。得到了媚俗,失去了真实,要坚定信心,拥有自我。
英语翻译
- 英语:
hateful countenance <repulsive appearance>
- 日语:
憎(にく)らしい面
- 其他:
<法>avoir un visage hideux,une mine repoussable
面目可憎相关词语
- 1 有形可检,有数可推
- 推:推求。有形迹可检验,有数据可推求出处:南朝·宋·祖冲之《辨戴法兴难新历》:“迟疾之率,非出神怪,有形可检,有数可推。”语法:有形可检,有数可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夏虫不可以语冰
-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出处:《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语法:郎如此眼光浅,真是~。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示例:郎如此眼光浅,真是夏虫不可以语冰。(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
- 3 嗔拳不打笑面
- 比喻不可以欺凌态度和悦的人。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6回:“自古嗔拳不打笑面,他又不曾伤犯着你,你有钱看平日相交与他些,没钱罢了,如何只顾打他?”语法:嗔拳不打笑面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示例:自古嗔拳不打笑面,他又不曾伤犯着你,你有钱看平日相交与他些,没钱罢了,如何只顾打他?(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十六回)
- 4 纲目不疏
- 比喻法令细密。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刘公幹以失敬罹罪,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阶下纲目不疏。’”语法:纲目不疏作谓语、定语;用于政策等。
- 5 笑不可仰
- 笑得直不起腰来。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仙人岛》:“芳云又掩口语姝,两人皆笑不可仰。”语法:笑不可仰作谓语、状语;用于欢笑时。示例:金玉姊妹合丫头们已经笑不可仰,便是太太那等厚道人也就撑不住要笑。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
- 6 头面人物
-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出处: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语法:头面人物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示例:胡正《汾水长流》第二章:“郭春海人虽年轻,可总是你们的党支书,村里的头面人物。”
- 7 面从背言
- 从:听从,顺从。当面顺从,背后乱说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当时皆谓祸不及身,面从背言,不以为患。”语法:面从背言作谓语、定语;用于人表里不一。
- 8 面命耳提
-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出处:宋 刘克庄《拟撰科诏回奏》:“词意有未稳处,仰荷明主亲酒奎画,不啻面命耳提。”语法:面命耳提联合式;作谓语;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 9 举手可采
- 举:抬起;采:摘,拿。一抬手就可以拿到。比喻极容易取得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许慈传》:“祖宗制度之仪,丧纪五服之数,皆指掌画地,举手可采。”语法:举手可采作谓语、定语;指容易得到。
- 10 倾耳注目
- 注目:集中视线注意看。原形容权势极大,为众敬畏。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语法:倾耳注目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关心的事物。示例:唐·元稹《论教本书》:“今陛下以上圣之资肇临海内,是天下之人倾耳注目之日也。”
- 11 横眉冷目
- 愤怒、轻蔑的样子。同“横眉冷眼”。出处:郭澄清《大刀记》第十三章:“现在他又横眉冷目地喝了一声‘走’,更把个张温吓没了真魂。”语法:横眉冷目作定语、宾语;指愤怒的样子。
- 12 阙一不可
- 两种以上因素中,缺少哪一种也不行。
- 13 倾耳侧目
- 形容畏惧的样子出处:《战国策·秦策一》
- 14 耳濡目及
- 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出处:明 吴承恩《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凡此诸条,耳濡目及,默化阴孚,匪言可悉。”语法:耳濡目及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不知不觉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