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山倒峡简介
排山倒峡的意思
解释:
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山峡。形容水势猛,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4回:“但见城外水声淙淙,一望江湖,有排山倒峡之势。”
语法:
排山倒峡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声势浩大。
排山倒峡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排山倒海
排山倒峡相关词语
- 1 乐山乐水
- 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出处:《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语法:乐山乐水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乐山乐水,气类相合。(宋《二程全书 外书七》)
- 2 深山大泽
- 泽:湖泊。深邃的山野和广阔的湖泽。引申为穷乡僻壤。比喻诗文境界深远恢弘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23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语法:深山大泽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鲁迅《“题未定”草》:“我以为都应该集印的,其中当然夹杂着许多废料……,然而这才是深山大泽。”
- 3 带河厉山
- 带:衣带;河:黄河;厉:通“砺”,磨刀石;山:泰山。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泰山小得像块磨刀石。比喻国基久远,国祚长久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语法:带河厉山作宾语、定语;指国土。
- 4 敲山振虎
- 谓故意示警,使人震动。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这要不用个敲山振虎的主意,怎的是个了当?”语法:敲山振虎作谓语、定语;指间接警告对方。
- 5 山林钟鼎
- 到朝廷做官和隐居山林。出处:唐·杜甫《清明二首》:“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 6 不见泰山
- 一个汉字词语,上一句“一叶障目”,比喻被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示例:对世界形势要做全面的分析,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7 冠履倒施
- 冠:帽子;履:鞋子。比喻上下颠倒,尊卑不分出处:明·李贽《水浒传>序》:“盖自宋室不竞,冠履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语法:冠履倒施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8 范水模山
- 比喻效法模仿他人出处:清 江顺诒《词学集成》第六卷:“抗心迈古,肆力式靡;吹花嚼蕊,相炫虚华,范水模山,自诧淡远。”语法:范水模山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9 他山之攻
- 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出处:晋·葛洪《抱朴子·畅玄》:“藏夜光于嵩岫,不受他山之攻。”语法:他山之攻作主语、宾语;指可以借鉴的东西。示例:清·陈翰《与薛蒻园》:“章侯诗,谨为校阅,不无窜改数字,聊效他山之攻。”
- 10 排山倒海
- 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压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出处:宋 杨万里《病起喜雨闻莺》诗:“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语法:排山倒海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这种排山倒海的巨潮,是任何顽固势力所不能抵挡得住的。(邹韬奋《抗战以来 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
- 11 山中白云
- 山上只有白云缭绕。旧时谢绝客人来访的话。
- 12 地远山险
- 险:险阻。地处边远,山势险峻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7回:“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语法:地远山险作宾语、定语;用于地理环境等。
- 13 倒置干戈
- 倒着藏放兵器,表示不再打仗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语法:倒置干戈动宾式;作谓语;表示不再打仗。示例:老百姓都希望统治者倒置干戈
- 14 山鸡映水
- 山鸡映水起舞。比喻自我欣赏出处:南朝·宋·刘敬叔《异苑》第三卷:“山鸡爱其羽毛,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而无由。公子黄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语法:山鸡映水作宾语、定语;指自我欣赏。示例:南朝·陈·徐陵《鸳鸯赋》:“山鸡映水那自得,孤鸾照镜不成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