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攻简介
他山之攻的意思
解释:
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畅玄》:“藏夜光于嵩岫,不受他山之攻。”
语法:
他山之攻作主语、宾语;指可以借鉴的东西。
示例:
清·陈翰《与薛蒻园》:“章侯诗,谨为校阅,不无窜改数字,聊效他山之攻。”
他山之攻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他山之石
他山之攻相关词语
- 1 饥渴交攻
- 饥渴同时袭来。形容饥渴交加。亦作“饿虎饥鹰”。出处:宋·洪迈《夷坚丁志·华阳洞门》:“右边石池,荷花方烂漫,虽饥渴交攻,而花与水皆不可及。”语法:饥渴交攻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 2 排山倒海
- 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压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出处:宋 杨万里《病起喜雨闻莺》诗:“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语法:排山倒海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这种排山倒海的巨潮,是任何顽固势力所不能抵挡得住的。(邹韬奋《抗战以来 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
- 3 立于不败之地
- 立于:处在;地:地位。指人处在不会失败的境地上。出处:孙武《孙子 军形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语法:立于不败之地补充式;作谓语、宾语;用于组织或个人。示例:毛主席的正确的路线,和高度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艺术,是使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保证。(刘伯承《回忆长征》)
- 4 衣锦之荣
- 衣:穿。显贵后穿锦绣衣服回归故乡的荣耀出处:《周书·令狐整传》:“然公门之内,须有衣锦之荣。”语法:衣锦之荣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欧阳修《昼锦堂记》:“一介之士,得志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也。”
- 5 乘敌之隙
- 乘:趁;隙:裂缝。利用敌人的空子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自古无不犯错误的将军,敌人之有岔子可寻,正如我们自己也难免出岔子,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语法:乘敌之隙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或斗争等。
- 6 老之将至
- 多用作自称衰老之语。出处:宋·陈亮《谢胡参政启》:“少不如人,所向墙壁;老之将至,乃罣网罗。”语法:老之将至作宾语、定语;多用作自称衰老之语。
- 7 唇齿之邦
- 嘴唇与牙齿互相储存依存。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与共。出处:《三国志·魏志·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语法:唇齿之邦作宾语;比喻国家间关系密切。示例: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106回:“为因朝天岭与贵处俱是唇齿之邦,不忍伤害许多生灵。”
- 8 山中白云
- 山上只有白云缭绕。旧时谢绝客人来访的话。
- 9 攻心为上
- 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出处:晋 习凿齿《襄阳记》:“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语法:攻心为上主谓式;作谓语;指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示例:清·朱之瑜《批新序二十条》:“襄子但玩弄之以收民心耳,亦犹孔明之于南蛮,攻心为上也。”
- 10 刑于之化
- 指以礼法对待。后用以指夫妇和睦。出处:《诗 大雅 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郑玄笺:“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语法:刑于之化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若论刑于之化,卑人其实不让文王,但恐娘子未如淑女。明汪廷讷《狮吼记·奇妒》
- 11 黍离之悲
- 黍:谷子。对故国的怀念。指国破家亡的悲伤出处:宋·姜夔《扬州慢·序》:“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语法:黍离之悲作宾语;用于感伤等。
- 12 不实之词
- 13 内外夹攻
- 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那其间内外夹攻,方能取胜。”语法:内外夹攻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同时进攻。示例:这件事情,须得我同你两个内外夹攻。(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 14 范水模山
- 比喻效法模仿他人出处:清 江顺诒《词学集成》第六卷:“抗心迈古,肆力式靡;吹花嚼蕊,相炫虚华,范水模山,自诧淡远。”语法:范水模山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